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我和祖父园子》评课3篇

    时间:2023-05-10 18:5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1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我和祖父园子》评课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我和祖父园子》评课3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1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我和祖父的园子》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巧妙设置,善于以问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魏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魏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个问题出现,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问题只是铺垫,没有上一个问题的巧妙的铺垫,课堂教学就会停滞受阻,情感无法进一步升华,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者提问的时候,善于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帮助引导学生去说去总结。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去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其次,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魏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魏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魏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2

      今天,我们有幸观摩了江苏省第2006年“教海探航.广菱杯”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研讨会上魏星、汤蓓和柳家琴三位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目睹了他们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感受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真”“情”“思”。

      真即真实。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体现着一个“真”字。如汤蓓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读书困难时,这样说道:“这篇课文中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比较难读,读不好不要紧,多读读,谁敢于挑战?”多么朴实自然,多么亲切温和啊!学生的担忧与胆怯在汤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消除了。柳家琴老师的课也是如此。在指导学生朗读第14 自然段——“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时,一个学生朗读的声音很大,柳老师是这样评价引导的:“我觉得你的声音太大了,会将她吵醒的。再读轻一点儿,好吗?”在她的润物无声的话语中,这位学生很快领悟了老师的用意,读得饱含深情。课堂教学的真实就在老师的一言一语中得到了映现。

      情即真情。在此文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祖父对孙女儿的爱及孙女儿对祖父的爱。课文以“爱”为核心——“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我”成了爷爷的影子,与爷爷形影不离,多么亲密。在祖父慈祥的微笑下、慈爱的语言中,处处流露着对“我”的关怀和爱。如,大段大段的文字描写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活动,想怎样就怎样,相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给爷爷制造麻烦,给爷爷添乱,简直就是在瞎闹,可爷爷不但没有生气,还在笑,在大笑,是爷爷给了“我”自由,给了“我”快乐,给了“我”爱。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中的“情”,三位老师在教学时把握得很到位。通过找出文章中体现祖父对我关爱的语句,以朗读为突破口,从人物的语言入手,并且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想象、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思即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想象力。如在交流“我们的生活是否也有这样的园子?”这一话题时,学生普遍反应很沮丧,觉得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自由,没有乐趣。而柳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独具匠心——用大屏幕出示了一组贴近儿童生活的照片(生日照、放飞风筝照、堆雪人照、游泳照、玩沙照),勾起了学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在此基础上柳老师让同桌快乐地交流并将自己的喜悦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的空间也得到了拓展,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阅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1)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3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份自由和快乐,不仅来自于祖父的园子,更源于祖父的爱。

      本文用儿童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童年自由和快乐的眷恋以及对祖父的深情怀念。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感悟语言文字的意境,感受到充满生机的园子、慈爱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3、通过体悟文中“我”的自由、快乐,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由衷地说出自己的自由、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

      通过朗读感受园子的生机、祖父的慈爱和“我”的自由快乐(这里的我是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并巧妙地迁移到学生自己的自由快乐。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一:读

      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读出:

      什么样的园子?

      什么样的祖父?

      什么样的“我”(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

      教学方法二:写

      学习第13自然段的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进行语段仿写训练。

      教学方法三:说

      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学会用文中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通读课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个板块:1、整体感知;2、精读品悟;3、情感迁移。

      板块一: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我从书后的“作家卡片”来导入。手持《呼兰河传》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本文节选自这部名著。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我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听写生词: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然后让学生当场自我批改,说说错了什么词。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词语进行重点讲解。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习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只教学生不会的,以提高课堂效率。

      接着,由这些词语自然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的根基。

      板块二:精读品悟

      朗读一直是课堂里最美的风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感觉到另一番情致,那是情由心生的。孩子们会通过文字与作者产生情感上共鸣。围绕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园子里有个什么样的祖父,什么样的我?”指导学生对文本精读品悟。

      (1)走进园子,抓住关键词来读

      我抓住“美丽”和“自由”两个特点,对第2自然段的昆虫多,色彩丰富,对第13自然段的三个“就像”;五个“愿意”;“一会……一会”进行重点品析。指导学生赏析作者是怎么来写园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并划下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园中的昆虫、花草、庄稼,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读,联系上下文来想。在学生说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这层意思之后,我指出:像作者这样把人物的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表达“我”童年生活的自由。接着,让学生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其中,对于第13自然段的这些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还可以进行一些仿写训练,为下一个环节“说快乐”做铺垫。

      (2)走进童年,自由品悟“我”的自由快乐

      教学3—12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轻声地、自由地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快乐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课文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品析,再次指导朗读。朗读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如教学第12自然段时,品析“我”是怎么浇菜的?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动作的词和短语“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说说通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落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把你内心的自由快乐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耍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接着,让学生通过师生接龙来感悟这份难得的自由: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带着学生漫步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一个可爱、顽皮的“我”。说出只要“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必担心有人责怪。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完全是自由快乐的。

      (3)走进心灵,感悟我和祖父的亲情

      最后,我提出问题,你在文中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祖父?作者的自由快乐仅仅是来自于园子本身吗?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在进一步品悟文本的时候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指出:正是有了祖父的爱,我才真正拥有了这个自由的园子,这片快乐的天地。

      板块三:情感迁移,说出自己的快乐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自由快乐)。通过事先准备的几个孩子写的童年趣事的片段来启发学生,学会使用“愿意……就……”这样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有了前面细致的品读感悟和情感激发,到了这里学生的语言表达应该是积极热烈、快乐自由的`。

      在学生回答时,我还会引导他们说出这份自由和快乐源自哪里?从而达到回归文本情感内核的目的。

      七、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我祖父

      自由、快乐←爱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2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3

      一、文本解读

      《我与祖父的园子》选自苏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

      文章语言*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画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的,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设计理念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园子中的两个人物,“我”如此的调皮、捣蛋,在园子里瞎闹、乱闹、尽情玩耍;祖父慈祥,有亲和力,只要我开心,祖父就是快乐的。祖孙二人互为对方快乐的源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要扣住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情境,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园子的快乐、自由。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其中,教学重点为:感受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为: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以及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大致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原著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借由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引出课题。以“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说明:以小说中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知 。

      1、检查对课前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2、在三组词: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韭菜、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的教学中把握“倭瓜、下种、蚂蚱”等词语的读音,理解“倭瓜”的意思。并利用三组词的不同规律找出课文中的相应段落。

      3、指名读直接描写园子中花草虫鸟的段落。

      4、读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内容,并选择有趣的场景读给大家听。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三)、走进园子,感受园子的快乐与自由。

      1、自由的读第2小节,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抓住“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体会园子里样样都有;抓住“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体会园子中色彩之美;抓住“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体会园子的生机之美。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感悟领略到这是一个给人带来欣喜、快乐的园子。

      2、读第13小节,说说在“我”眼里,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为总领,抓住“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体会花儿、鸟儿、虫儿的自由;抓住“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体会作物的自由。在体会中感悟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设计说明: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开始羡慕作者的童年有这么一个园子,我们也似乎读出了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因为它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同学们当我们下次再次走近这个园子的时候,也许你就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让我们深深地注视着这个园子,轻轻地与它告别——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后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或鲁迅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设计说明: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架设一座桥梁,以此走进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知道一本名著《呼兰河传》,知道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的视野稍稍地越过课文的围墙驶向更遥远的天地。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 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园子的精神意义——快乐和自由,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时内容一目了然。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2)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稿3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稿1

      今天,听了徐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受益匪浅。

      徐老师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一词构筑执教理念。让学生读中体会园子中的趣闻趣事,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包容与疼爱,从而找到令萧红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徐老师破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马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

      徐老师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将体现“自由玩闹”的段落读到哪,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驾御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可以先读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读中间一段,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体现着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此外,文中祖父的“笑”的细节颇耐人寻味,所以教学中徐教师抓住了祖父那个特别亲切的表情——“笑”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通过对祖父的“笑”的想象、言说,引导学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从“笑”字中读出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和爱。把祖父的笑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对园子爱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一般状态下的语文课堂程序是质疑——释疑——总结,但在徐老师的课堂中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徐老师在学完全文后,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问题“呼兰河城那么大,为什么写住着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说老实话,一般情况下,我们学完全文了就不再进行更多的提问了,而这个问题却不能回避,是的,在萧红的世界里,祖父是唯一能给她自由与快乐的人,所以,萧红的经历越坎坷,对祖父的怀念会越深。这个问题不是多余的,而是必须的。

      求同、存异、探索、创新……这就是今天徐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我的启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多向徐老师学习,不求能达到她的教学水*,哪怕是提高那么一点点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稿2

      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董一红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董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巧妙设置,善于以问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魏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董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个问题出现,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问题只是铺垫,没有上一个问题的巧妙的铺垫,课堂教学就会停滞受阻,情感无法进一步升华,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者提问的时候,善于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帮助引导学生去说去总结。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去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其次,董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魏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魏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董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总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让语文学科姓“语”,引导孩子在文本的解读中,达到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的互融互进,凭借丰富动人的语言文字敲击孩子们的心灵,让语文的“语言”的魅力打动孩子们的心。而董老师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他的教学过程,很多需要学生朗读的部分,他用幻灯片展出来,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这样就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3)

    ——祖父的园子评课稿 (菁选3篇)

    祖父的园子评课稿1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是萧红的作品,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文章辞藻朴实到“咸菜就着窝窝头”般的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幼儿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

      周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下面将听课感受梳理如下,如有异见,恳请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一、享受自由

      周丽老师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一词构筑执教理念。让学生读中体会园子中的趣闻趣事,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包容与疼爱,从而找到令萧红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周老师破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马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

      周老师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你们将体现“自由玩闹”的段落读到哪,我们的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驾御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可以先读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读中间一段,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乱,却乱中有序,章法遒劲。这就是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二、读悟品文

      周老师拎住“最感兴趣的段落是什么”这根主线,顺藤摸瓜,将自由与爱联结在一起,让学生在快乐的语言文字中品味萧红对住在呼兰河城中的祖父的怀念,周老师紧抓园子不放,通过反复朗读有关园子的语句,品味园子的生机勃勃。二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个园子,一个叙事,一个写景,参照物迥然不同,而效果却惊人的一致,这就是殊途同归。

      在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周老师下足了工夫,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自由”“快乐”,如何让学生体会呢?周老师把她的整节课堂设计成了一个“自由快乐”的课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呢?周老师引入了“景物”,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一次次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中,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更难能可贵的是周老师总结出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既教读法,又教写法,最大限度地进行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同样是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周老师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么有深度,虽然周老师没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但是一个小练笔却不偏不倚地替学生习作引路。表达与阅读理解应该是融为一体的,阅读课有表达。光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哪怕写一个词,写一个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养成了用笔去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严密,更全面。

      三、敢于创新

      一般状态下的语文课堂程序是质疑——释疑——总结,但在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周老师在学完全文后,话锋一转,将焦点落到了第一自然段,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呼兰河城那么大,为什么写住着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说老实话,一般情况下,我们学完全文了就不再进行更多的提问了,而这个问题却不能回避,是的,在萧红的世界里,祖父是唯一能给她自由与快乐的人,所以,萧红的经历越坎坷,对祖父的怀念会越深。这个问题不是多余的,而是必须的。

      创新并不等于轰轰烈烈,而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很可能是**淡淡的。在周老师的课堂中没有许多零零碎碎或者冗冗长长的问题,有的只有贯穿全文的精干主轴,那就是“课文哪里体现了我很顽皮”或者“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很简单,学生学起来很轻松,留下来更多的时间去读读文章,去悟悟文章,甚至去写写片段。

      删烦就简应该也必定成为语文改革的最终趋势,因为,我们太需要简单地教语文,学生太需要轻负担地学语文了。

      求同、存异、探索、创新,这就是今天的课堂教学给予我的启示,课还没到精致的程度,在今后的家常课中,我们不妨尝试周老师的教法,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祖父的园子评课稿2

      《祖父的园子》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是萧红绘画式的语言风格,同时,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睿瑞老师多次引导学生学习、领悟。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睿瑞老师在课堂上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睿瑞老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富有启发性,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睿瑞是一位很智慧的老师。下面我就从以下三点进行评课。

      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美文

      如:哪几段写出园子的美丽?

      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看着这些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睿瑞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相机引导,充满了教学机智。

      二、从整体入手,抓住了课文的两条主线。

      睿瑞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提问了:“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一个园子?”“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

      睿瑞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层次,如果一下子问学生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可能学生回答不好,这样有条理的设计无疑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拐杖。

      三、从细节处突破,大声朗读、带动作读,引导学生从写景和写人两处去感悟祖父园子的快乐。

      睿瑞老师教写景这部分,让学生读后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你用3-4个词语来概括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把词语写在课题旁,而后还指名写在黑板上。

      在写人方面,老师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感悟“铲地”、“浇菜”这些活动的“人性自由的乐趣”。睿瑞的引导也很有意思,老师机智的引导语:“萧红说是在浇菜,其实她是在玩水,瓢里的水倾泻而下,与其说她在浇菜,倒不如说她在浇人。”

      我看过萧红传记,她经历了几段罗曼蒂克的婚史,大概萧红是一个崇尚自由,“心”和“作品”都会跟着自由走的民国女作家吧。睿瑞老师上出了萧红作品“自由”的原生态味道。

    祖父的园子评课稿3

      前几天,我听了一节刘红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听说是一篇新课文。《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刘红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巧妙设置,善于以问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刘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刘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个问题出现,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问题只是铺垫,没有上一个问题的巧妙的铺垫,课堂教学就会停滞受阻,情感无法进一步升华,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者提问的时候,善于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帮助引导学生去说去总结。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去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其次,刘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

      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刘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刘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

      总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让语文学科姓“语”,引导孩子在文本的解读中,达到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的互融互进,凭借丰富动人的语言文字敲击孩子们的心灵,让语文的“语言”的魅力打动孩子们的心。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4)

    ——《祖父的园子》教案10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著名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感受——“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自由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童年是纯真的,充满童真稚趣的,自由的,快乐的……周围世界对儿童的关爱、包容也给童年带来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童年的生命,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导:“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来再现“祖父的园子”。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读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事先一定预习并朗读过课文了。课文一共20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进行朗读。

      5.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交流读好第1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③学生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我和祖父的对话。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是作者和祖父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萧红和祖父年龄的不同。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最长的一部分。朗读时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a.(课件突出显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在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处停顿了一下,这是因为什么?(一句话结束了,句号处应该停顿;花儿写完了,下一句又换做写鸟了,应该停顿。也就是说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标点和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

      学生练习朗读。

      b.(课件突出显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发现刚同学读这个地方时,中间的句号处是连着读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要注意连在一起。)

      ③学生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和内容的异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

      (4)交流发现。

      ①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思考。)

      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a.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子。

      b.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c.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蜻蜓、蚂蚱。

      d.祖父的园子里还有祖父和萧红。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初读课文和互相交流,就把祖父园子里的世界再现到了我们的眼前。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儿,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等等。

      ④谈话过渡: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来细细再现园子描绘的世界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感人的发现。

      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的世界

      (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1.指名学生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谁能把这一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朗读给我们听。

      ①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②课文的开头萧红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昆虫名称时,教师一边读,一边掰着手指。)

      ③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掰着手指,一副可爱的样子)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④作者萧红在这句话里说的是“样样都有”。我觉得,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种类的小昆虫,一定还有更多。谁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除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些小昆虫之外,还会有蟋蟀、蚯蚓、飞蛾、毛虫、蚂蚁、甲虫……)

      ⑤指名大声朗读第一句话,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学生练读。)

      ⑥交流过渡:作者萧红在这部分课文中除了介绍昆虫种类“样样都有”,还描写了什么也“样样都有”? (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

      (2)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白蝴蝶”读得色彩轻浅一些;“黄蝴蝶”黄比白读得稍微重一点儿;“大红蝴蝶”突出朗读“大红”,表现它的艳丽浓重;对比前面,“满身带着金粉”中的“金粉”最突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突出“金”和“绿”。)

      ④学生练习朗读。

      ⑤教师小结: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真是,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

      ⑥交流过渡: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的种类“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除了这些“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

      (3)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声音和样子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让人感觉到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特点?

      a.模仿昆虫飞行时“嗡嗡”的声音,重读“嗡嗡”,读好象声词,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飞行时的声音特点。

      b.有点夸张,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样子特点。

      c.“飞”读得较快,“一动不动”读得较慢,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动作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读好“嗡嗡”“胖乎乎”“圆滚滚”“飞”“一动不动”等,在读中表现出蜜蜂飞行的样子,感受到小蜜蜂的可爱。)

      ⑤引导交流:这段只描写了蜜蜂飞行的样子,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要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蝴蝶的特点。

      a.学生各抒己见。

      b.教师评议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小昆虫飞行的样子、飞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真是“样样都有”。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5.教师评议:通过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这些小昆虫的颜色啊,样子啊,种类啊,声音啊,样样都有。也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就是昆虫的世界!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大花园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豪!

      7.交流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除了昆虫“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学生各抒己见。)

      (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1.谈话引导:萧红在文章的开头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除了这些小昆虫,还有什么呢?

      2.小组同学自由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感受祖父院子里的树。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a.(课件突出显示: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萧红内心的遗憾的同时,感受羊的自由,感受樱桃树和李子树的自由。

      b.(课件突出显示: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朗读时读好“呼叫”“冒烟”“发光”“闪烁”等词语,表现出榆树旺盛的生命力。

      ④学生自由朗读。

      (2)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太阳和太阳光下的其他事物。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里啊,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花园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

      (三)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的确是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难怪萧红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祖父的园子里花园般的世界。

      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趣。

      (一)整体感知五件事。

      1.谈话引导:萧红从小生活、玩耍在祖父的园子里,这园子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园子里的一切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让萧红难以忘怀的还有什么呢?请读读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朗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②(朗读)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铲地。)

      ③(朗读)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④(朗读)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浇菜。)

      (4)教师小结:你们真棒,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让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几件事情都写在文字里了,让我们把萧红隐藏在文章里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一起朗读。

      ①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②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③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⑤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好五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2)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一板一眼: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4)祖父铲地(语气特快),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5)祖父浇菜(语气特快),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4.师生合作进行朗读训练。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

      生: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师: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

      生: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

      生: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师: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生: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一板一眼: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师:祖父铲地(语气特快),

      生: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师:祖父浇菜(语气特快),

      生: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5.交流小结:同学们,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了萧红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自由、快乐、幸福……)

      (三)重点朗读“铲地”这件事。

      1.谈话引导:童时的萧红就这么调皮,这么任性,又是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铲地”这件事,细细地朗品味。

      祖父铲地……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突出显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通过调整、变幻语速和语气,表现出“我”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

      (2)(课件突出显示: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我看祖父还在笑……)读好祖父的笑和祖父的语言,把笑声含在语言中,表现出祖父是一个豁达、民主、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3)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温和的语气。)

      我说:“谷子。”(心不在焉的语气。)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疑惑的语气。)

      我说:“是的。”(一本正经的语气。)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严肃的语气。)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郑重的语气。)

      3.教师小结:难怪童年的萧红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原来是因为她有一位这么慈祥的祖父。无论萧红多么调皮,祖父不变的是永远的慈祥,饱含对萧红的宠爱。

      (四)朗读“浇菜”这件事。

      1.谈话引导:儿时的萧红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我们再细细朗读体味浇菜这件事,继续感受在祖父面前的萧红的顽皮、开心、快乐!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小小的萧红当时是怎样大声喊的?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

      ①“下——雨——啰——!下——雨——啰——!”(语气适当放慢,读出萧红陶醉的样子。)

      ②“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读出欢快的语气。)

      ③“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慢后快,表示心情的变化。)

      ④“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快后慢,表示心情的变化。)

      (2)教师小结:在这祖父的园子里,萧红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是快乐的!她是自由自在的!

      3.结合交流,深化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究竟是谁的园子?(不仅是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的园子。)

      (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萧红的园子?(因为在这园子里萧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她在院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任性的,是幸福的……)

      (3)你又为什么觉得这园子是祖父的?(因为萧红在院子里的快乐、自由、任性的、幸福等都是祖父给予的,是祖父的理解、宽容,是祖父的慈爱,甚至是宠爱、溺爱,才使童年的萧红拥有了自由、快乐和幸福。所以,萧红要在题目上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五)朗读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

      1.谈话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不只是萧红自由的,你还发现了那些自由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正是这自由的世界,给萧红的内心带来无限的欢乐。于是在作者的笔下院子里的一切都自由的、快乐的成长着。

      3.教师引读。

      师: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生: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师: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

      生: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师:叫一两声,

      生: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师:花开了,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生: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生: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若都不愿意,

      生: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蝴蝶随意地飞,

      生: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师: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生:太阳也不知道。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行朗读。

      师:我是倭瓜——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我是黄瓜——

      生:我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我。

      师:我是玉米——

      生: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我是蝴蝶——

      生:我们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我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5.教师小结:原来,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指导朗读: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园子里的“自由”。

      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

      1.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那各种各样的昆虫令“我”自豪。

      (指导学生轻轻地,陶醉似地朗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

      (指导学生骄傲地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3.祖父园子里的一切一切都和“我”一样,享受着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自由地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

      4.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学们朗读的语速渐渐变慢了,同学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变弱了。小萧红就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她正在做着园子里的梦呢。

      (3)鼓励拓展阅读:你想了解萧红梦中更多的故事吗?你想通过萧红的梦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吗?那就快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那里更多的世界,会发现更多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子,到那时你一定会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萧红(1911-1942),*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请同学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1)学生阅读全文。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2.作者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学生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院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磨坊里那些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准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祖父的园子》教案2

      一、导入新课,了解萧红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 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叙述的孩子气,“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

      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齐读课题——

      师:这园子里蜂子——学生读课文,出示第二段

      (是呀,这园子真―(美、五彩缤纷、充满神秘、充满生机)

      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

      ▲师:谁来读第13自然段[出示13节]

      读着读着,文中哪种气息扑面而来啊?(自由)

      师: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请)你是一起读,还是请她读?(生:请她读。)你觉得怎么样?

      师: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师: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蝴蝶飞哪里去,由自己决定。这是一份多么自由的感受啊。

      ▲师: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愿意……就……”不觉得罗嗦吗?生:有一种自己决定的感觉,不觉得拘束。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

      师:让人感觉到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

      指名分读(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

      师:分不出谁更自由,它们都是那么自由。

      三.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师:是啊,在这个园子里,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蔬菜、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

      生:我也是自由的。

      师: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怎么自由?

      师: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细读出滋味,好好地去读读这些画面,细细品品,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

      ▲师:还清晰地记得昨天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忍俊不禁,我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课文深深吸引,哪个镜头最吸引你?

      生:第三自然段把我吸引了。

      师:给大家读读。(生读,出示段落) 你感觉哪里最有趣?

      师:真有意思,还有吸引你的画面吗?(12节)

      生: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着满地的狗尾草,祖父是怎样的神情?祖父笑够了,才把我慢慢叫到他跟前,祖父虽然教我(出示11小节)

      师:我发现这段话里有一个字重复出现了很多次,数一数?

      从那么多“又”中,你读出了什么?能否读出调皮、贪玩

      小结: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但却那么充满着童真、童趣,勾起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师小结: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殃,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师: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师: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出示链接)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的园子。

      师:学到这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宽容和慈爱,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淘气也曾带给祖父许多的欢笑和快乐,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和可爱给祖父创造的天堂,所以作者称:读课题——————

      师: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出示链接。教师朗读)

      师: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师:你走进了萧红的心中。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大气的文字写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读课题——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看它的时候,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师:萧红现在怎么样了?祖父的园子到底怎么样了?现在这个园子究竟什么模样?

      师:同学们产生了太多新的疑问,好,带着这些疑问,走出课堂,去解决它。相信你的阅读视野也会不断拓展。

      师:你课后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

      师:老师也有一个建议:文中祖父和我的趣事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相信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一定也有许多的趣事,学会捕捉,放大细节,你的文字也会像萧红那样自然流淌出来,记下爱和温暖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童年。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 自由

      爱 温暖

    《祖父的园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齐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但是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一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主角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能够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样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个性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好处。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以前的点点滴滴。

    《祖父的园子》教案5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自由的家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等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中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使师生都融入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自由、快乐地劳作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感悟园子对作者的精神意义。

      [教学准备]:女作家肖红的资料及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的回忆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祖父的乐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自由、快乐……)

      2、检查自读:说说对园子的了解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

      (1)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2)难读顺的句子: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设计说明: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品读,感受祖父的爱园。

      我的快乐、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2、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这样写说明什么?(我跟祖父亲密无间……)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体会到什么?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2)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3)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设计说明: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4)水瓢浇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5)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4、祖父是怎样对待我这个小淘气的呢?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1)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2)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3)祖父笑了。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设计说明: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景物的快乐、自由:

      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课文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看看这些动物、植物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连景物都是快乐、自由的!)

      1、代表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说说你的快乐、自由。

      (1)自由地,认真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自己当成园子中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等,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先写一写。(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成为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从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营造富于童趣的说话、写话情境。孩子们很快就能融入文本。)

      (2)说说景物的快乐、自由。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等修辞如,学生以玉米的身份讲述园子里的快乐:

      我是一棵长在爷爷园子里的玉米。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天空在园子里特别高。花开了,好象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好象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好象在说话似的。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在这样的园子里生长,我感到快乐、自由。

      (设计意图:这种让学生转换角色说说动、植物的快乐的语言训练,绝不同于三言两语,一句半句的回答,这是一个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内化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运用课文语言的自觉性,并且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加积极地内化课文语言的自觉性。)

      (3)感情朗读中体会景物的快乐、自由。

      2、题目是祖父的园子,想写出自己的快乐,为什么课文里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动物、植物的快乐?

      交流:

      (1)因为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所以身边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也是借这里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指导写作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这个方法叫做——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道知其所以然。)

      3、作者有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快乐、自由……)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爱,祖父给了我一个童年的爱园!

      四、延读,领悟祖父的家园。

      (引:作者因为有祖父的爱,所以拥有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拥有了一个金色的童年!所以开头这句话是这样写的。读一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有没有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呼兰河小城里边就住着他的祖父?

      引出: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为祖父给她幸福的童年,给了她家的温暖!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喜欢她。再读第一句!

      2、你觉得当她写下“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带着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亲人的深深的怀念再读第一句!

      3、所以课题起《祖父的园子》,作者把深深的感情都寄托在这园子里!这个一个乐园;这是一个爱园;这是一个家园!再一次读第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反复地递进式朗读,读懂作者开门见山的写法,读懂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隐约地看到那抹淡淡的哀愁。)

      4、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肯定会给你与此时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

      (设计意图:课了情未了,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

      乐园

      幸

      快乐童爱园年自由

      福

      家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由于本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

      最后,再细细品读课文,对学生的引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来负担和痛苦。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自由。我首先问,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

    《祖父的园子》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倭瓜”等词语。

      2、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家里有菜园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在菜园里都做过了哪些事?(指名说)

      2、有个作家叫萧红,在她小时候的眼中,祖父的园子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课,一起去分享萧红的童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串,整体把握文本。

      1、出示3组词串:

      找一找这3组词串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真多,有____;园子里还长着许多庄稼有_____;我和祖父还一起在园子里干农活______。(填词串)

      3、根据这3组词串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家、农活?那哪个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

      师小结:根据词串,我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

      ①是写园子里有的昆虫及农作物;

      ②是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的农活。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__的园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快乐、自由的园子?让生快速的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注解。

      3、找一找,圈一圈,“我”在园子里都做了一些什么?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4、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5、师小结:因为“我”在园子里(栽花)、(拔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我”觉得这是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6、哪件事写得最具体?(铲地)

      7、当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犯下大错时,祖父是怎样的态度?从中看出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祖交的爱与宽容创造了这个自由的园子。

      四、研读自由之景

      1、你还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感受到园子的自由?齐读第13自然段

      认识排比句,拟人句感受园子的自由

      ①花开了就像花___(生接),鸟飞了就像___、

      ②黄瓜愿意爬上架,就__,愿意爬上房就__、

      2、作者仅仅是在述说这些景物的自由吗?

      3、只有自由的心灵才有自由的想像,作者想借这些景物抒发自己自由,这样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五、阅读延伸

      童年自由的时光总让作者萧红难忘,于是,她用笔写成了一部童年生活回忆录,这是就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祖父的园子》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著名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感受——“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自由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童年是纯真的,充满童真稚趣的,自由的,快乐的……周围世界对儿童的关爱、包容也给童年带来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童年的生命,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导:“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来再现“祖父的园子”。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读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事先一定预习并朗读过课文了。课文一共20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进行朗读。

      5.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交流读好第1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③学生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我和祖父的对话。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是作者和祖父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萧红和祖父年龄的不同。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最长的一部分。朗读时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a.(课件突出显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在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处停顿了一下,这是因为什么?(一句话结束了,句号处应该停顿;花儿写完了,下一句又换做写鸟了,应该停顿。也就是说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标点和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

      学生练习朗读。

      b.(课件突出显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发现刚同学读这个地方时,中间的句号处是连着读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要注意连在一起。)

      ③学生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和内容的异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

      (4)交流发现。

      ①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思考。)

      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a.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子。

      b.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c.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蜻蜓、蚂蚱。

      d.祖父的园子里还有祖父和萧红。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初读课文和互相交流,就把祖父园子里的世界再现到了我们的眼前。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儿,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等等。

      ④谈话过渡: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来细细再现园子描绘的世界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感人的发现。

      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的世界

      (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1.指名学生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谁能把这一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朗读给我们听。

      ①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②课文的开头萧红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昆虫名称时,教师一边读,一边掰着手指。)

      ③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掰着手指,一副可爱的样子)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④作者萧红在这句话里说的是“样样都有”。我觉得,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种类的小昆虫,一定还有更多。谁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除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些小昆虫之外,还会有蟋蟀、蚯蚓、飞蛾、毛虫、蚂蚁、甲虫……)

      ⑤指名大声朗读第一句话,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学生练读。)

      ⑥交流过渡:作者萧红在这部分课文中除了介绍昆虫种类“样样都有”,还描写了什么也“样样都有”? (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

      (2)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白蝴蝶”读得色彩轻浅一些;“黄蝴蝶”黄比白读得稍微重一点儿;“大红蝴蝶”突出朗读“大红”,表现它的艳丽浓重;对比前面,“满身带着金粉”中的“金粉”最突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突出“金”和“绿”。)

      ④学生练习朗读。

      ⑤教师小结: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真是,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

      ⑥交流过渡: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的种类“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除了这些“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

      (3)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声音和样子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让人感觉到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特点?

      a.模仿昆虫飞行时“嗡嗡”的声音,重读“嗡嗡”,读好象声词,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飞行时的声音特点。

      b.有点夸张,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样子特点。

      c.“飞”读得较快,“一动不动”读得较慢,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动作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读好“嗡嗡”“胖乎乎”“圆滚滚”“飞”“一动不动”等,在读中表现出蜜蜂飞行的样子,感受到小蜜蜂的可爱。)

      ⑤引导交流:这段只描写了蜜蜂飞行的样子,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要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蝴蝶的特点。

      a.学生各抒己见。

      b.教师评议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小昆虫飞行的样子、飞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真是“样样都有”。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5.教师评议:通过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这些小昆虫的颜色啊,样子啊,种类啊,声音啊,样样都有。也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就是昆虫的世界!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大花园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豪!

      7.交流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除了昆虫“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学生各抒己见。)

      (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1.谈话引导:萧红在文章的开头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除了这些小昆虫,还有什么呢?

      2.小组同学自由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感受祖父院子里的树。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a.(课件突出显示: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萧红内心的遗憾的同时,感受羊的自由,感受樱桃树和李子树的自由。

      b.(课件突出显示: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朗读时读好“呼叫”“冒烟”“发光”“闪烁”等词语,表现出榆树旺盛的生命力。

      ④学生自由朗读。

      (2)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太阳和太阳光下的其他事物。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里啊,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花园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

      (三)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的确是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难怪萧红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祖父的园子里花园般的世界。

      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趣。

      (一)整体感知五件事。

      1.谈话引导:萧红从小生活、玩耍在祖父的园子里,这园子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园子里的一切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让萧红难以忘怀的还有什么呢?请读读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朗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②(朗读)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铲地。)

      ③(朗读)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④(朗读)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浇菜。)

      (4)教师小结:你们真棒,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让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几件事情都写在文字里了,让我们把萧红隐藏在文章里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一起朗读。

      ①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②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③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⑤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好五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2)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一板一眼: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4)祖父铲地(语气特快),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5)祖父浇菜(语气特快),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4.师生合作进行朗读训练。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

      生: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师: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

      生: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

      生: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师: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生: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一板一眼: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师:祖父铲地(语气特快),

      生: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师:祖父浇菜(语气特快),

      生: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5.交流小结:同学们,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了萧红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自由、快乐、幸福……)

      (三)重点朗读“铲地”这件事。

      1.谈话引导:童时的萧红就这么调皮,这么任性,又是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铲地”这件事,细细地朗品味。

      祖父铲地……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突出显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通过调整、变幻语速和语气,表现出“我”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

      (2)(课件突出显示: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我看祖父还在笑……)读好祖父的笑和祖父的语言,把笑声含在语言中,表现出祖父是一个豁达、民主、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3)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温和的语气。)

      我说:“谷子。”(心不在焉的语气。)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疑惑的语气。)

      我说:“是的。”(一本正经的语气。)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严肃的语气。)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郑重的语气。)

      3.教师小结:难怪童年的萧红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原来是因为她有一位这么慈祥的祖父。无论萧红多么调皮,祖父不变的是永远的慈祥,饱含对萧红的宠爱。

      (四)朗读“浇菜”这件事。

      1.谈话引导:儿时的萧红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我们再细细朗读体味浇菜这件事,继续感受在祖父面前的萧红的顽皮、开心、快乐!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小小的萧红当时是怎样大声喊的?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

      ①“下——雨——啰——!下——雨——啰——!”(语气适当放慢,读出萧红陶醉的样子。)

      ②“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读出欢快的语气。)

      ③“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慢后快,表示心情的变化。)

      ④“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快后慢,表示心情的变化。)

      (2)教师小结:在这祖父的园子里,萧红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是快乐的!她是自由自在的!

      3.结合交流,深化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究竟是谁的园子?(不仅是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的园子。)

      (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萧红的园子?(因为在这园子里萧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她在院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任性的,是幸福的……)

      (3)你又为什么觉得这园子是祖父的?(因为萧红在院子里的快乐、自由、任性的、幸福等都是祖父给予的,是祖父的理解、宽容,是祖父的慈爱,甚至是宠爱、溺爱,才使童年的萧红拥有了自由、快乐和幸福。所以,萧红要在题目上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五)朗读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

      1.谈话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不只是萧红自由的,你还发现了那些自由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正是这自由的世界,给萧红的内心带来无限的欢乐。于是在作者的笔下院子里的一切都自由的、快乐的成长着。

      3.教师引读。

      师: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生: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师: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

      生: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师:叫一两声,

      生: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师:花开了,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生: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生: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若都不愿意,

      生: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蝴蝶随意地飞,

      生: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师: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生:太阳也不知道。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行朗读。

      师:我是倭瓜——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我是黄瓜——

      生:我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我。

      师:我是玉米——

      生: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我是蝴蝶——

      生:我们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我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5.教师小结:原来,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指导朗读: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园子里的“自由”。

      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

      1.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那各种各样的昆虫令“我”自豪。

      (指导学生轻轻地,陶醉似地朗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

      (指导学生骄傲地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3.祖父园子里的一切一切都和“我”一样,享受着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自由地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

      4.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学们朗读的语速渐渐变慢了,同学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变弱了。小萧红就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她正在做着园子里的梦呢。

      (3)鼓励拓展阅读:你想了解萧红梦中更多的故事吗?你想通过萧红的梦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吗?那就快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那里更多的世界,会发现更多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子,到那时你一定会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萧红(1911-1942),*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请同学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1)学生阅读全文。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2.作者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学生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院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磨坊里那些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准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祖父的园子》教案9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活动,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成长。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会写“蝴、蚂、蚱”等15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策略】

      1、识记字词

      结合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倭、蚌、蚱”等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读音辨析,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晃”。根据字形特点,归类书写“蝴、蚂、蚱”,“拔、拴”,“瞎、铲、割”这3组字,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2、阅读理解

      运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中心词,梳理课文脉络;品读关键语段,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语言运用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品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拟人句写一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会写“蝴、蚂、蚱”等15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

      3、过渡: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介绍作者萧红,引出《呼兰河传》,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引导学生阅读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蚂蚱

      蜻蜓

      蚂蚱

      蚌壳

      第二组:樱桃

      谷穗

      倭瓜

      第三组:拔草

      铲地

      割草

      第四组: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

      “樱”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四组词语的朗读别具匠心,意在引导学生初读时,关注园子里的一草一物以及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指导书写,关注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板块三

      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

      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齐读)

      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园子中的五彩缤纷、样样都有。指导学生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第1自然段,注重学法指导。

      板块四

      走进园子,感知趣事

      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

      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

      这部分的设计是针对课后第一题来完成的,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六件事,感受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初识祖父的园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园中的快乐和自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细读课文,趣中品乐

      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汇报交流)

      (1)预设一。

      课件出示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

      ②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怎样?(板书:快乐)

      ③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教师小结: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2)预设二。(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

      ②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③教师小结: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3)预设三。

      课件出示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小结: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4)预设四。(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自由)

      ②指名学生读出“我”的自由。(轻松自由的语气)

      3、教师小结: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设计意图】

      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理解文章“趣”之所在,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板块二

      研读课文,笑中悟爱

      1。引导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2。引导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全班学生交流)

      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板书:爱)

      4。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

      课件出示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

      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

      课件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1)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

      (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

      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设计意图】

      抓住祖父的“笑”,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感悟园子里一切都自由的原因。利用祖父的“笑”,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读诗、写诗,在诗的意境中感受祖父的爱。

      板块三

      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课件出示课文第17自然段)

      (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师生接读。

      师引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生接读: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

      (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互相交流)

      (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

      3、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教师小结: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感悟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抓住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走入作者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板块四

      阅读链接,再悟情感

      1、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啊!读了

      2、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因为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祖父)

      3、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只要回忆起祖父,“我”就回忆起快乐、自由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温馨、幸福。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结尾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体会到作者对祖父、对园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外阅读:快去读一读《呼兰河传》吧,相信你读完后一定能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会对萧红的童年生活以及她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有更深刻的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萧红人生经历的资料,让学生走近萧红,通过展示《呼兰河传》中的结尾部分,让学生走进萧红的内心。介绍《呼兰河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

      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前的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和“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

      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下,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

      3、展开想象,言意合一。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语言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表达,走向语言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形成的波澜去理解、推敲、琢磨,想象人物真实的心境,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祖父的园子》教案10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

      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⑴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⑶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⑷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⑴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D、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⑶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

      “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5)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篇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一块糖,总是弥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挂秋千,飘荡着一串串清脆的欢笑;童年是一架风筝,装载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乐园则是祖父园子里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她的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

      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不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读,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我想,如果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使学生受益非浅!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学生都非常羡慕文中的“我”,觉得“要是我现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该多好啊!”听了他们的感慨,我不知该为他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觉得幸运还是不幸。我想,作为老师,我是非常希望他们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然而,社会制度和周围的环境却决定了他们生活的疲惫和孤单,这是谁的悲哀呢?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 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请用上“想……就……愿意……就……”)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

      《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多彩的童年生活,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还有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4

      《祖父的园子》一文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对故乡回忆录中的精彩片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我决定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她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兴趣。

      课前我找到了《呼兰河传》节选的文章以备用。铃声响过,让学生谈谈预习感受并激qing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随即让学生自由谈对萧红的了解。)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接着引学生入情入境去品读文本,孩子们和我同时被萧红在祖父园子中的自由、快乐所吸引。顺利地朗读、感悟、融入真情,再现文章的生命……引导想象:“我就变成……啦!我想…..就……”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孩子们一个个美妙的幻想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文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欣赏《呼兰河传》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学生感受深刻。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5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化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整篇课文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思维自由洒脱,想说的话特别多,真正走进了祖父的园子。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6

      经过前一段学校语文公开课的教学,本人深受启发。现就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一些体会。

      一、师生谈话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公开课的教学上,往往是借班教学。师生之间的陌生使得师生的关系显得疏远,势必影响下面语文课的深入开展。为此,很多的教学专家和名师都会通过诙谐幽默的师生谈话,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了很好的环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放得更开,后面的课堂上会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但是,师生谈话的话题,最好渗透着本课要学的内容,这样就一举两得了。

      二、奇妙的课堂导语,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的第一课时,一定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语。有的可以故事导入,有的可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导入,有的可以生活实践导入,有的甚至可以一个词导入……不管怎设计导语,一定要简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三、生字的认识是读通全文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课时,重在初读课文,读通全文。要达到这个目标,识字是前提,也是一把金钥匙。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识字的方式很多,可以出示生字词,个别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可以开火车读,再齐读;可以让小老师领读;可以比赛读;可以教师示范读……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易读错的字,进行纠错,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别读错。比如,多音字、前后鼻音字、翘舌音字等。

      四、抓住个别重点生字进行画龙点睛地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应紧抓不放。但第一课时,时间毕竟只有40分钟,如何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识字的教学,这就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机动灵活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难写的1-2个生字,重点的指导书写。可先示范,再描红。这样,不仅每课都渗透写字的教学,也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写字能力会不断提高,书写汉字也会越来越认真规范。

      五、读通全文,了解大意是第一课时的重要目的。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为此,读通读顺课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在学生已识字识词的基础上,将生字新词带入课文读一读,不仅巩固刚识的生字新词,而且再次整体感知了全文。也可以通过分自然段读课文,并随机通过评价及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读好课文,读通课文。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课文,在设计识字这个环节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分类分层识字,从而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全文主要内容;也可通过填空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渗透对课文的整体归纳,以便更好地整体感知课文。

      六、切入课文细节,挖掘教材,是点睛之所在。

      因为在设计第一课时,有的教师将写字的教学大部分放在了学完课文后再进行,这样,就留下了一部分或大量时间,以进一步切入课文细节的教学。对于这个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选择了某个方面来教学,以突出教学的难点,做好第二课时教学的铺垫;有的教师选择了课文开始的部分来教学,以作为下节课教学的引子;甚至有的抓住课文重点,通过层层深入,以读感悟,从而突破重点,体悟情感……

      总之,教无定法。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从多方面的考虑来设计。诸如,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文本的题材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及需求、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都是设计第一课时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全面考虑,根据实际,恰如其分地选择某种方式,设计出可行而精彩的第一课时。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7

      整个第二单元围绕“童年”这一主题展开讲述,第七课《祖父的园子》也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他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时期在祖父的园子里所看到的以及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所感受到的自由、快乐与幸福。对于本篇文章的讲解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首先,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然后,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还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多使用这种词。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重点讲解这两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以及有什么样的好处等等。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让同学们从这些话中感受自由。

      通过这次讲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改进之处就是多多关注那些学习方面有待提高的学生,上课时多鼓励他们发言,从而使他们增长自信,并把成绩提上去。还有在讲解这篇略读课文时对生字词讲解的时间稍微有点短,可能有的学生没能记牢本篇文章的生字词。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取长补短,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8

      《祖父的园子》一文就是一副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有树、有花、有菜、有庄家等植物,有蜻蜓、蝴蝶、蚂蚱、小鸟等小动物,还有风、雨等自然界所有的一切,这里的一切都是明晃晃的,都是新鲜漂亮的;这里的一切也是欣欣然,充满了生命气息的;所有在这里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在那园子里弥漫着的尽是自由的气息。作者用她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地道来。让人无限向往她竟有如此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作者真如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这般自由与快活吗?教学时只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就可以了吗?如果仅仅这样总有种浅尝辄止之感。

      作者萧红曾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在她年幼时,母亲就病逝,父亲对她极为淡漠,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后来,因为父亲的逼婚而辍学,又因为唯一疼爱她的祖父的去世而最终逃离令她心寒的封建家庭。离家后的走投无路又唯心和人同居,被抛弃后遇上萧军。虽然感情上得到了慰藉,但是生活仍是穷困潦倒,只能勉强度日。等到了36年两人的生活较为安定之时,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为了排遣心中郁闷,萧红又形只影单东渡日本。后来又经历了种种,最终与端木蕻良结婚。1942年因病早逝于香港。她的一生是颠沛流离,苦难而又艰涩的一生。在她的生命历程里充满的是灰暗,难有亮色。所有的这些苦难在她的小说《呼兰河转》中都有描述,整部作品弥漫着的就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如果说祖父园子带给她的是回忆和快乐,还不如说是她一生对这种快乐、自由的无限向往和追求。祖父的园子是带给她快乐,那是一种被她放大的快乐,是一种被忧伤包围的快乐。所以,在让学生彻底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之时,不妨让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以便从整体上有更深的感悟。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9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学时,我紧扣这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一、课题切入,走进园子,绽放心灵的自由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完成了填空“这园子是。”后,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们会与作者共鸣,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如果说第一次学,是打开书本,自由的心灵绽放,那么,第二次学,则是合上书,心灵在自由中绽放。

      二、趣事引路,走进童年,共沐自由的阳光

      体会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萧红当时的年龄是四岁,只有以四五岁孩子的心灵去体察世界,才会体会那颗充满神秘的童心,才会与作者快乐共享,所以在学习三至十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谈谈理解。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三、赏读为全,实现诗化的语言与自由的情思和谐同构

      本文的语言自然、率真、朴素,正如一个孩童最纯真的、口语化的语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一第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课堂中引导学生体味萧红的语言时,始终围绕茅盾先生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展开教学,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向优秀文学作品,走进优美的文学殿堂。

      四、借助网络,辅助升华,拓展自由的深刻内涵

      对于开篇就从呼兰河中的祖父谈起,这一点学生在认识上是很有难度的。在走进园子,体会了萧红与祖父的那段感人的亲情之后,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萧红的家庭、萧红的童年生活及萧红以后的人生经历,学生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在突破这部分难点时,我借助网络媒体,一改以往课前先了解时代背景的学习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萧红”的站,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更生动的学习环境、视野空间和阅读空间。通过上查阅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激活学生身心,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扩散阅读中拓展心空,并与作者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顺畅的解决以?夏训恪W娓负妥娓傅脑白邮窍艉煨牧橹形ㄒ晃屡的家园。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这样一种探究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0

      课文《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篇课文以富有孩子气、且又带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语言,重点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读来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亲切、神往。

      支玉恒老师曾经说过:“不管什么文章,只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课堂上老师无须刻意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

      ”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一、引导学生走进园子,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认识到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这些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并感受到作者在园中不管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快乐的。接着分别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部分朗读,再次感受作者的自由、快乐。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让作者感受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祖父教作者区分“谷子”和“狗尾草”那部分后,都能抓住两个重点词“笑”和“慢慢”体会到正是因为祖父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三、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再次让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再次体会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的眼里倭瓜、玉米、黄瓜、蝴蝶等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总之,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很愉快。我深深体会到支玉恒老师讲的,只要让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反复读书,不管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无须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分析、概括、总结。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6)

    ——祖父的园子作文10篇

    祖父的园子作文1

      祖父家有一个园子,四季都别具一番滋味。春天,万物复苏,各色花都伸出小小的脑袋凑热闹。夏天,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也都长了出来,核桃和樱桃也出来瞧瞧世界,呼吸新鲜空气。秋天,那才叫丰收的季节,满树都是沉甸甸的果实,我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冬天,大雪覆盖了整个园子,让这个园子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度过寒冬。

      你瞧,园子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百日草、茶花凤仙、迷你小丽华、康乃馨、玫瑰花、百合花,这些五彩缤纷的花儿引来了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哦,小蜜蜂。对了,还有蚂蚱、红蜻蜓。蝴蝶采了花粉,撒了金粉,让这个园子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红蜻蜓呢?哦,它是在左点右点,上飞下飞,终于找到了一个东西点了一下,呼吸了新鲜的空气。蚂蚱是最淘气的,它呀,跳到祖父的草帽上,站了一会儿,又跳到黄瓜上。这下,它可倒霉了,黄瓜上的刺扎得它左跳右跳,跳个不停。蜜蜂“嗡嗡嗡”地飞着,穿着一件毛茸茸的`裙子,落到了百合花的花瓣上,一动也不动了……

      因为童年的流逝,现在我与祖父的园子变得生疏了许多。然而,过去的一切会永远镶嵌在我的脑海里。

    祖父的园子作文2

      今天,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让我对这个童话般的园子充满了向往,对作者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憧憬。更吸引我的,是祖父的慈爱,仁德,对“我”胡闹、任性的宽容,放飞“我”的天性,对“我”深深地爱。

      祖父的园子是五彩缤纷,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种类繁多,五颜六色的昆虫,在园子里飞翔、蹦跳、嬉戏;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花花草草,泛着淡淡的幽香,争奇斗艳的开放;高大挺秀,粗壮坚强的大榆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活力四射。在这样美丽的园子中,跟着祖父四处转悠。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其实,“我”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胡闹。“我”拿着锄头的“头”铲地,不过是在地上乱钩一阵。“我”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草当做谷穗留着。

      而“我”这样胡闹,祖父不但不责备我,还耐心地给“我”讲着谷穗和狗尾巴草的区别。这让我感受到了祖父的仁爱,对作者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我”跟着祖父浇地,“我”拿水瓢用力气向天空扬去,便是下雨了。这体现出了孩子想象力丰富,敢于异想天开的天性。体现出作者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作者的眼中,太阳、大树、土墙、倭瓜、黄瓜、玉米、花、

      鸟、虫子、蝴蝶……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不由别人主张、摆设,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一切都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之所以在作者眼里,一切都是活力的,自由自在的,是因为自己过着这样随心所欲,不受拘束,无忧无虑,充满梦幻色彩的生活。

      祖父的园子是色彩明丽的园子,自由的园子,快乐的园子,“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祖父的爱是暖融融的,像阳光一样的,那么温暖,柔和。作者在童话般的园子中度过童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活,在祖父浓浓的、暖暖的爱中成长,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这个园子给了萧红无限的快乐,无限的留恋,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祖父给了萧红无限的疼爱,无限的关心,同时也带给了我无限的震撼,感动……

    祖父的园子作文3

      风景如画的鼓浪屿有一个海底世界,是一个好玩有趣的旅游景点。今天我也来到了这里,见识了鱼儿们的生活和游戏。

      海底世界里面有小丑鱼、热带鱼、企鹅、海狮,样样都有。热带鱼有橙色的,也有黑色的。这种鱼小,可爱但并不好看。好看的是小丑鱼,全身一个颜色,十分招人喜欢。海豚是灰蓝色的,海狮是深灰色的。水母则跳起优美的舞蹈,满身的皮肤十分光滑,躲到一棵珊瑚后面,头大大的,身体瘦瘦小小的,像一个蘑菇,躲在后面一动不动了。

      看完这些,海豚贝贝的表演开始了!贝贝先跟大家打招呼——大声地叫唤一下,就开始了她的表演。她一会儿在那里游泳,一会儿钻圈,一会儿又去顶球,乐此不彼。互动环节开始了。饲养员请了两位观众上去,和海豚亲密接触。贝贝十分开心“叭”地亲了一下他们。大家看到贝贝这么活泼可爱,忙掏出手机、相机,为贝贝照相。贝贝看到大家都在拍她,在水面上跳啊,教案,别提多高兴了!

      海底世界真是好看又好玩,真令人流连忘返。

    祖父的园子作文4

      假如时空能够倒流,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祖父的院子里玩耍着,闹着,玩累了,就在一棵高大的老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看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园子。

      碧绿的草儿在欢笑着,身上淌着晶莹的水珠,在和旬的阳光下闪动着美丽的光芒,草儿们摇摇头,摆摆手手,充满了活力。

      “哈哈哗哗喇!小草就是我的家,充满了快乐……”一声狂曲从草丛深处传来,原来是一群年轻活力的蚂蚱们在聚会,投入的唱着卡拉ok,有的边唱边跳,有的还击鼓敲锣,“啪啪啊叭叭”真是好听。

      “哗哗哗……沙沙”原来是神志清爽的老树们在开会,内容是有关教育小树苗,帮助它树。

      我在一旁看呆了,禁不住摇头颇使自己清醒过来。天哪,这不是梦。

      “咳咳咳……”一个苍老粗哑的声音从我的背后传来。是我背后那可不知岁数的老榆树在发出声音!

      “孩子,你去逛一逛园子吧,也许,你能发现些什么。”老榆树充满慈爱地说,神情是那么宽阔,那么慈祥,多么像祖父!

      我疑惑的低下头一看,我脚下的一群小蚂蚁们,好像一条粗粗的黑线,满满的蠕动着,王石头上爬。我不由得蹲下身子仔细一看,发现一只小蚂蚁背着一粒大米,实在走不动了,眼见落后于群,身旁的一只大蚂蚁就热心的帮助小蚂蚁。这,有时我想起了祖父,为什么呢?

      我又看见一棵大树笑哈哈的教一棵小苗如何抵挡风沙袭击,大树十分耐心,手把手的教,多么像祖父啊!小苗儿那么可爱,那么淘气,多么像我。

      远远又看见童年时代的红蝴蝶,是那么美丽与年轻,于当年的风韵全然没有改变。他翩翩起舞,带着我走过童年的园子。

      黝黑的泥土,明澈的溪水,湛蓝的天空,和旬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美好,都与从前一样。园子的土墙底长出缕缕青苔,丛丛爬山虎在墙上蔓延着;墙边,黄瓜躲在丛丛藤叶中。

      太阳懒洋洋的照着祖父的园子。短小的土路两旁,各种植物在娱乐:绿油油的青菜听着耳机音乐,十分欢快。油菜花淘气的核销百蝶捉迷藏。我缓缓走入菜花丛,细细一闻,闻到了由猜泌人心脾的闻到了祖父那熟悉的气息,闻到了童年温暖的味道;我仔细一听,听到了自己与祖父欢快的笑声,不觉笑了起来。

      红蝴蝶引来了十多只小蝴蝶,扑闪着翅膀,在花丛中忽上忽落,与小蝴蝶十分亲热。我在思索老榆树那话中的秘密,心想: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快乐与生机,也许是祖父用他的爱唤醒着所有的一切吧?原来,老榆树所说的园子的秘密原来是祖父对我的爱!

      景物突然如镜子被一块石头打碎了,周围一片黑暗,没有了湛蓝的天空,没有了和旬的阳光,没有了园子,我回到了原来的时代……

    祖父的园子作文5

      祖父家有一个小院子。

      院子和厨房的走廊相连,那儿的花木没人修剪,都快长疯了,小院子的后面有一墩用土砌成的墙,墙不高,一翻就过。前院是一个小小的花园,春天,凤仙花开了,有红的、白的、粉的…..蝴蝶和蜜蜂都被这美丽娇艳的凤仙花吸引。橘子树也不例外,他吐出一个个雪白的小花苞,不久你将看见的是一簇簇满是蜜粉的,朴素中又带有几分清丽的白色的小花,攒成一团,拥在碧绿的`橘叶中,带着幽幽的清香。

      后院则是一个小菜园,菜园中有衬着碧绿藤的瓜,嫩得能掐出水来的菜,勤劳的祖父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四四方方的地用来种油菜花。

      趁着祖父整理小院,祖母炒菜时,我便折下几朵油菜花插在头上,两眼往上看,什么时候蜜蜂会飞来。正等着心焦时,一只肥肥的蜜蜂飞来,急忙用自己的手飞快地捂住它,放入小纸盒里,纸盒里并不单调,有长着嫩叶的小树枝,雪白的橘子花、红的鲜亮的凤仙花。我看着它爬上爬下,爬进爬出,劳作个不停,等它采满花粉以后,便放他回自己温暖的大家庭中了,看它颤颤悠悠地飞远,反而觉得欢喜。

      在我出生那一年的春天,我的祖父挨着小土墙插了一根葡萄藤。几年后,那葡萄长得着实粗壮,等果子熟了以后,用剪子剪下一串来,摘一棵葡萄放在嘴里,有一种土壤的香。阳光的味儿立刻激活了我的味蕾,这是一种被太阳烤炙的风雨吹打的味道。

      等葡萄成熟了,夏天也就来了。若说夏天,最喜欢的就是傍晚以后的时光。

      不知不觉中火烧云就上来了,这时你出去散步,仰望着天空,归巢的鸟儿,向往的微风,似火的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你常常会看见邻居们吃饭的情景,在门前空地上放一张桌子,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晚饭过了,火烧云也消失了,是时候把桌子搬进去了。

      夜晚,当天上第一颗星亮了,我们准会搬出几把大藤椅放在小院的水泥地上,躺下,开始聊天。夜静静的,我听着蝈蝈的歌声,酣然入睡,这便是最美好的时刻。

      鸡头米老了,葡萄叶落光了,小后院也就脱下春夏时的华服了。

    祖父的园子作文6

      在我乡下的家,有一个菜园子,那是爷爷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我们的游戏圣地。

      当下雨时,调皮的雨珠宝宝,哗啦啦的在爷爷的菜园中尽情玩耍,绿油油的白菜宝宝和菠菜宝宝招手,让小雨珠和自己融合,晴天,各色的蝴蝶围着园子里的花儿翩翩起舞。

      园子的东北角有两棵树,一棵桃树,一棵梨树,这可是爷爷院子里的两名"大将"呢!春夏秋冬都守在菜园子里,无私的帮爷爷守着蔬菜们。

      每年春天,桃树总会开出粉嫩粉嫩的花,爷爷在桃树下翻土,种地,一锄一锄下去,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爷爷总会开心的停下来和我们玩闹,那么和蔼,那么慈祥,我和弟弟妹妹总会去摘几朵桃花,几朵粘在爷爷的草帕上,几朵戴在我们的头上。日久天长,爷爷的草帽被我们粘成了花帽。如今爷爷的花帽上的花,颜色淡了,但爷爷的笑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前两年爷爷生病,离开了我们,乡下家里的菜园子也荒芜了,一夜星空,一轮明月,抵挡不了我对爷爷的思念,一顶草帽,一把锄头,有着我和爷爷的回忆,一颗白菜,一亩菜地,是爷爷劳动的心血。

      爷爷,我想你了,也想和你在菜园的那段时光了。

    祖父的园子作文7

      记忆中,祖父家屋后,有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园子。那里有我敬爱的祖父的最爱,还有我珍藏的快乐。

      早春,菜园子是嫩绿的。刚冒出头的韭菜,长的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的蚕豆,鼓出稚嫩的花苞。初夏,菜园子就成深绿色了。丝瓜、黄瓜爬上了房,黄色的小花,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深秋的萧瑟,似乎从没有“光顾”过祖父的菜园,南瓜的金黄、番薯的深红占领了那个悲廖的季节。

      祖父一天到晚都呆在菜园子里,我也一天到晚跟在他后面。祖父戴着一顶大草帽,罩着一件粗布衣,肩膀上还搭着一条灰不溜秋的毛巾。他干活,我也干活。他拔草,我也拔草。有时,他还会停下手里的活计,逗弄逗弄我。看着被我弄得惨不忍睹的菜地,被我的小脚踹得稀巴烂的韭菜,祖父总是宽容地笑笑,把我拎到一边,随后扶正他可怜的韭菜。

      “小丫头,过来”,祖父笑着挥挥手,我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把那边的狗尾草拔干净喽,奖你一颗糖。”祖父神秘地耳语,我像斗胜了的公鸡,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绿意正浓的黄瓜,碧绿的藤蔓热闹地爬满了房屋,似乎要长到天上去了。青菜、苋菜、生菜,绿油油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似乎要爬遍每个角落。那匍匐前进的大冬瓜,常让我绊个嘴啃泥。园子里,狗尾草像火焰一样跳跃。

      拔草拔累了,我就坐在大冬瓜上,踢一脚祖父刚种下的白菜。爬上枇杷树,摘下一串小灯笼似的枇杷,用吃剩的果皮,攻击那群欺生的公鸡。那只常啄我脚趾头的公鸡,此时被我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狼狈地逃回鸡窝。这时,祖父就会放下锄头,笑道:“快回窝,这丫头又欺我的鸡哩。”我哈哈大笑,可又嘟起小嘴,叫嚣:“是它们先欺负我的。”

      夕阳的余晖,洒在祖父湿透的衬衫上,照着我汗津津的脸上。祖父来看我的工作成果了。我骄傲地仰起头,指了指那奋战了一下午的谷地。祖父一看,立马瞪圆了眼,问我:“这是什么?”“谷子。”我大声答道。他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眼泪都笑出来了。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急得直拽他的胡子。等他笑够了,才小声告诉我:“其实那才是狗尾草。”接着又耐心地教我,说谷子有芒针,而狗尾草是毛乎乎的。我哪有心思听,掏出祖父口袋里的糖,大喊一声:“回家喽”。

      童年就在祖父的菜园里,花朵孕育着欢笑,藤蔓包裹着快乐。终有一天,我会回到那里。那里有祖父,还有祖父的菜园。

    祖父的园子作文8

      读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真羡慕萧红,因为她有一个和蔼的祖父,还有一个祖父的园子。她可以在园子里捉蜻蜓,吃黄瓜,可以自由的玩耍,就是把园子里的菜踢飞了,祖父也不会生气,只是会默默地摆弄好,祖父是想给她一个自由的乐园,让她展开翅膀尽情地飞翔。

      我想,她一定会非常得意吧!因为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祖父,耐心地帮她讲解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还有园子里的各种花花草草,蝴蝶、蜻蜓、蜜蜂,都是她玩耍的小伙伴,所以作者萧红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吧?园子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形态多样。萧红一定很自豪吧?她每天都可以穿着短袖、短裤,无忧无虑地躺在草地上,看着鸟儿在天空飞过,白云在眼前飘过,那种感觉一定很惬意吧?

      祖父干什么,作者就干什么,祖父给花浇水,作者也浇,但不是往花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喽!下雨喽!"这是一种多么天真无邪的表现啊!虽然我的童年也发生过不少趣事儿,但这些事在我的脑海里却已经淡忘了,我是多么怀念童年的那些趣事啊!可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如流水般飞快地流走。一转眼,我已十二岁了,童年已不再属于我,但我还是希望时光倒流,回到牙牙学语时,把"眉毛"说成"有毛"那样的趣事呀!同学们,如果你们把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看几眼,肯定还是会哈哈大笑起来。童年的事多么值得怀念啊!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童年充满了纯真和情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令人留恋。

    祖父的园子作文9

      我的童年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做什么事都没人管我。我愿意拔草就拔草,即使把青菜当野草拔掉了,祖父也不会管我;我愿意爬树就爬树,即使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头上长了一个大包,也没人管我;我愿意下河游泳就下河游泳,仰泳、侧泳,我样样都行,有时候头发都乱得一团糟,也没人管我;我愿意玩水就玩水,玩得全身湿透,感冒发烧也最多吃些药片,一吃完药,大人早就没影了;我愿意吃饭就吃饭,一天五餐,都没事,有时下午两、三点才吃呢!就算这样,也没人管我;我愿意吃黄瓜就吃黄瓜,哪怕是浪费了也没人管我;我想捅马蜂窝就捅马蜂窝,即使浑身被蛰的都是包,也没人管我。

    祖父的园子作文10

      在我老家有一个后院,后院里有一只圆润的小胖猪、鸡群、蔬菜、花草、蝴蝶、蜜蜂……样样都有。鸡有白鸡和花纹鸡,我感觉最好看的是花纹鸡,走起路来器宇轩昂,和其它鸡在一块显得格外耀眼。

      这后院听爷爷说是这两年才收拾的,以前里面有一棵桃树和几棵葡萄树,桃树每年结的果都掉在地上,摔的稀烂;那葡萄树自打我记事以来,就没见过它结过葡萄。既然都没有什么用处,那就砍了吧,改造成了一座“后花园”。

      我每次放假后,就跟着爷爷奶奶在后院转来转去。奶奶喂鸡我也跟着喂,但不是给鸡喂,而是把鸡食给猪吃,把猪食给鸡吃,(两种食物不一样),每次喂完猪饿的嗷嗷叫,鸡吃的太饱,到处拉臭臭;爷爷摘豆角,我也跟着摘,但是我光挑小的摘,那时我以为小的更好吃,所以只摘大的不摘小的,每次爷爷看我摘的没长好的豆角,脸拉得老长,但还是心*气和的告诉我,小豆角没成熟不能摘,要等它长大了才能摘。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点了点头假装听懂了,又跑去别的地方玩去了。看见有枯叶和石头,就用石头围一个圈,把树叶放里面,用打火机点燃,学大人烤玉米,把玉米棒子扔火堆里,烤的黑不溜秋的,拿起来就吃,结果拉了好几天肚子。

      在后院里,所有的动物都是自由的,蝴蝶想飞多远就飞多远,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公鸡和母鸡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鸡圈也好,地里也罢,没有人去管。

      傍晚时分,后院里慢慢安静下来,人们都回家休息了,后院的所有动植物也一样。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7)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播放《童年》歌曲,在你的童年里发生过什么有趣的?童年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让我们走进著名的作家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去,看看她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谁来介绍作者萧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课后作家卡片。师:这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出示作者简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学习字词,识记巧记。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萧红童年的生活。

      1、出示: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2、出示词组,指名读。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韭菜、谷穗、倭瓜、黄瓜

      栽花、拔草、铲地、浇水

      (1)读,正音。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2)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

      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3、指导读长句子,出示。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指导读准“种”字音。

      种:zhǒng、作名词用、播种、种子

      种:zhòng、作动词用、种田、种植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祖父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四、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

      过渡: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一)感悟第2自然段。

      1、师:这个园子给你什么印象?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出示:第2自然段。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2、——大园子。(不是我们家的院子,北方的后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

      3、—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

      4、——色彩斑斓(白、黄、大红、金、绿。)

      5、——有趣极了(引读:瞧,蜂子……)

      6、——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这真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园子呀。

      7、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这个园子介绍给大家。

      (二)品读13自然段。

      过渡:你还认为这是一个的园子。生说:我还认为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1、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生交流:从13自然段。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评价:你真有一双慧眼哪。

      2、这段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所以叫中心句,请大家齐读一遍。

      (评语:读得真准确,如果读得再自由一些就更好了。)

      3、谁还想来读?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

      4、师: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

      师: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生读(读得真神气,我知道,你已经走进了园子了。)

      师: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点击)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

      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5、师: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出示课件句子)

      (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指名读

      6、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有特别之处了吗?

      生:我发现它用了6个“愿意”。

      7、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师:像这样的句式叫反复写法。板书:反复

      是的,愿意怎样就怎样。你能不能把这种自由、随心随性给读出来呢?试试吧!

      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么自由!谁再来读读。

      这是一个的园子。——引读

      (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8、师:仔细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否读出作者的用意。

      9、师:你可真会读书,都读到作者的心里去了,园子里的这些景物好像都被赋予了快乐的心情,我看到的就是———快乐。板书:快乐(快乐的读一读)

      我心中是自由的,看到的就是———自由。板书:自由(自由的读一读)

      我心中是幸福的,看到的就是———幸福。板书:幸福(幸福的读一读)

      10、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生活的自由、快乐与幸福,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六、拓展延伸

      1、萧红,她有自由、快乐的童年。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愿意就想就)展示交流

      2、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

      让我们跟随优美的音乐再次到13小节中去体会作者的自由、快乐与幸福。(课件配乐)齐读第13自然段。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刚才,我们去祖父的园子里走了走,看了看,感受到萧红的童年是自由、快乐与幸福的,她在祖父的园子里还发生哪些趣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2、(出示课件)著名作家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回去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反复

      自由

      快乐

      幸福

      借物抒情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第2节以读代讲。

      3、读第13节。漫步在园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

      引读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默读课文3-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

      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设想: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教学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

      2、联系原著,丰富文本。节选自小说的课文,联系原著,可以增加文本的厚度,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旨意,可以加深加宽学生的感悟水*,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向往,便可以体会欢乐背后淡淡的哀愁,更好地奠定教学的基调。同时,以扼要的语言引入小说中的另外一些趣事,以小说中一些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3、孕育情境,对话交流。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理解离不开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本课教学始终以“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的情境贯穿,试图改变师生“冷静的阅读者”的身份,使师生都融入文本,产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分享。

      4、展开想像,言意合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文本中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文本“立”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像、言说,走向言语与精神的共同成长。文中祖父的“笑”等细节颇耐人寻味,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紧紧围绕文本文字形成理解的波澜。情动而辞发,在语言练习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联系课后作家卡片,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

      板书课题 读题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鲁迅先生的话可以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投影)

      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蜂子 倭瓜 谎花 铲地

      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③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创设“漫步园中”的情境,抓住重点词句,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抛开冷静的局外人的身份,入境生情,体会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根据学生的阅读前理解,在交流“有趣”中生发对“我”在园中自由的体验,由浅至深,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

      五、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呼兰河传》中的几个片断的大意,一为过渡,营造意境,二为深化“有趣”与“自由”,三为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由景物的自由到“我”的自由,此处读意义更进一层。]

      六、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引读14节。

      [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七、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以《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的内容改编成的一首小诗作为教学的结尾与延展,有些哀愁,有些苍凉,却符合原著的情感基调,也渗透了园子的精神意义,那是萧红“温暖与爱”的故乡。当然这只需要学生模糊地理解。]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作品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一天里在园子里都做些什么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等。)

      (二)趣事体乐

      1、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在园子里也在劳动吗?

      从文中找出关于我在园子里的描写,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句话,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抓住“瞎闹、乱勾、乱闹”三词体会作者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同学们,羡慕作者的生活吗?喜欢他的生活吗?喜欢、羡慕他的什么?板书自由、快乐的我。

      对于我在园子里的举动,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后生评,相机指导。

      2、祖父对我的顽皮举动是什么反映呢?

      观察插图,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语句,通过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

      填一填:

      当我把菜种踢飞了,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当我 ,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板书:宽容、慈爱的祖父

      正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我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三)借景抒情

      文章中除了写我的自由,还写了什么也是自由的?

      迅速浏览13自然段,找出中心句。齐读。

      这一段作者怎样将事物的自由描写出来的呢?请先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动植物仿佛也变得具有灵性,生动活泼起来了。

      指名有感情读。

      出示: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山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 ,我 。

      学生练读,试读排比句。

      引读: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 ,黄瓜 ,玉米 。蝴蝶 。所以,作者说:一切 。

      作者仅仅是想写景物的自由吗?他是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快乐、自由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板书:爱园、乐园。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长大以后,历经了许多坎坷与不幸的萧红,常常会回忆起呼兰河城,因为这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出示:(师配乐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同学们,有别样的感受吗?课后,请同学们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再回过头来读读本文,也许你会读出更多的感受。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齐读课题——

      师:这园子里蜂子——学生读课文,出示第二段

      (是呀,这园子真―(美、五彩缤纷、充满神秘、充满生机)

      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

      师:谁来读第13自然段[出示13节]

      读着读着,文中哪种气息扑面而来啊?(自由)

      师: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请)你是一起读,还是请她读?(生:请她读。)你觉得怎么样?

      师: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师: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蝴蝶飞哪里去,由自己决定。这是一份多么自由的感受啊。

      师: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愿意……就……”不觉得罗嗦吗?生:有一种自己决定的感觉,不觉得拘束。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

      师:让人感觉到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

      指名分读(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

      师:分不出谁更自由,它们都是那么自由。

      三.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师:是啊,在这个园子里,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蔬菜、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

      生:我也是自由的。

      师: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怎么自由?

      师: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细读出滋味,好好地去读读这些画面,细细品品,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

      师:还清晰地记得昨天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忍俊不禁,我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课文深深吸引,哪个镜头最吸引你?

      生:第三自然段把我吸引了。

      师:给大家读读。(生读,出示段落)

      你感觉哪里最有趣?

      师:真有意思,还有吸引你的画面吗?(12节)

      生: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着满地的狗尾草,祖父是怎样的神情?祖父笑够了,才把我慢慢叫到他跟前,祖父虽然教我(出示11小节)

      师:我发现这段话里有一个字重复出现了很多次,数一数?

      从那么多“又”中,你读出了什么?能否读出调皮、贪玩

      小结: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但却那么充满着童真、童趣,勾起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师小结: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殃,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师: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师: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出示链接)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的园子。

      师:学到这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宽容和慈爱,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淘气也曾带给祖父许多的欢笑和快乐,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和可爱给祖父创造的天堂,所以作者称:读课题——————

      师: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出示链接。教师朗读)

      师: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师:你走进了萧红的心中。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大气的文字写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读课题——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看它的时候,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师:萧红现在怎么样了?祖父的园子到底怎么样了?现在这个园子究竟什么模样?

      师:同学们产生了太多新的疑问,好,带着这些疑问,走出课堂,去解决它。相信你的阅读视野也会不断拓展。

      师:你课后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

      师:老师也有一个建议:文中祖父和我的趣事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相信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一定也有许多的趣事,学会捕捉,放大细节,你的文字也会像萧红那样自然流淌出来,记下爱和温暖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童年。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 自由

      爱 温暖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8)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5篇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

      一、文本解读

      《我与祖父的园子》选自苏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

      文章语言*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画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的,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设计理念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园子中的两个人物,“我”如此的调皮、捣蛋,在园子里瞎闹、乱闹、尽情玩耍;祖父慈祥,有亲和力,只要我开心,祖父就是快乐的。祖孙二人互为对方快乐的源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要扣住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情境,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园子的快乐、自由。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其中,教学重点为:感受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为: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以及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大致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原著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借由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引出课题。以“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说明:以小说中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知 。

      1、检查对课前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2、在三组词: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韭菜、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的教学中把握“倭瓜、下种、蚂蚱”等词语的读音,理解“倭瓜”的意思。并利用三组词的不同规律找出课文中的相应段落。

      3、指名读直接描写园子中花草虫鸟的段落。

      4、读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内容,并选择有趣的场景读给大家听。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三)、走进园子,感受园子的快乐与自由。

      1、自由的读第2小节,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抓住“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体会园子里样样都有;抓住“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体会园子中色彩之美;抓住“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体会园子的生机之美。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感悟领略到这是一个给人带来欣喜、快乐的园子。

      2、读第13小节,说说在“我”眼里,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为总领,抓住“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体会花儿、鸟儿、虫儿的自由;抓住“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体会作物的自由。在体会中感悟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设计说明: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开始羡慕作者的童年有这么一个园子,我们也似乎读出了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因为它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同学们当我们下次再次走近这个园子的时候,也许你就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让我们深深地注视着这个园子,轻轻地与它告别——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后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或鲁迅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设计说明: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架设一座桥梁,以此走进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知道一本名著《呼兰河传》,知道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的视野稍稍地越过课文的围墙驶向更遥远的天地。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 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园子的精神意义——快乐和自由,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时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

      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走近“园子世界”——了解文章大意

      (二)走进“园子世界”——体会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三)怀念“园子世界”——感受祖孙深情

      (四)铭记“园子世界”——升华感情

      (一)走近“园子世界”

      1、了解出处,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铺展画卷,走近园子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萧红)这个人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萧红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她故乡——呼兰河。

      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把她童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她称之为“祖父的园子”。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文本出处,借助图片等多媒体课件,将作者心中的快乐之源——呼兰河,画卷般的展现出来,入情入境,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2、检查预习,复述大意

      接下来,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不仅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所了解,以便提出整体交付问题。】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交付问题:园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把问题整体交付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思考问题,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再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诱导,能够多角度,有创意的增加阅读体会。】

      (二)走进“园子世界”

      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

      在学生自读,组内讨论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师生共议。

      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以完成教学重点。

      再现园子:

      1、表演读文:

      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都有什么?

      种类样样都有——(出示课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既然是样样都有,就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什么?(生自由回答)

      3、颜色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样样都有,你还发现了什么样样都有?(课件中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变色,提示颜色样样都有)

      4、声音样样都有

      师过渡:除了各种昆虫,各种颜色,我们眼前还出现了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东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声)。

      说一说它怎么吸引人眼球?指导读,读出蜜蜂的可爱。

      园子里只有蜜蜂的声音吗?你听……听到这声音,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动物?(播放各种昆虫鸣叫声,生自由说)

      5、园子里的昆虫种类、颜色、声音样样都有!

      (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本段的学习主要围绕着“样样都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图片和各种虫鸣声音,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园子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想象,练读、练说。】

      以读生情:

      1、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语段,根据课件字形、颜色,师生配合读。读出不同的效果。

      2、出示后文,学生练读。

      (2)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一个怎样的小萧红?(可爱,调皮)

      3、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生自由说:快乐、自在、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标示字体大小,提示学生重音,读出不同的感觉,体会作者语言的轻快自然,作者在园中玩耍的轻松自在。】

      第14-15段:

      预设另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段落:浇花。

      1、指导学生表演读:我大声喊,怎样喊得?

      2、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萧红喊出的是内心的(自由、快乐)。

      补白仿写:

      学生可能会对这段话很感兴趣。就是文章的第17段。

      师过渡:这一段话不仅精彩还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生自由读、试背)

      出示课件:(生接读)

      (2)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引读,激发想象。

      师:倭瓜、黄瓜、玉米,可真是幸福,是因为——

      C生自由想象,补白内容

      (3)最后,体会自由的情感: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引导答出自由、快活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本段,体会园子里植物的自由,进而体会作者在园子中轻松自在和无忧无虑;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思维,补白后文,加深体会。】

      (三)怀念“园子世界”

      在反复读文,放飞想象之后,我们可以提出另一个教学重点:园子中的景物、事物让作者如此快活,难忘。此时此刻,我们想想,园子是属于谁的?(我的)

      (1)为什么萧红强调是祖父的园子?(体会祖父对萧红的呵护,给予他这样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一方天地)

      (四)铭记“园子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情感升华之处,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萧红生*。如果有条件,教师和学生可以当堂通过网络查阅萧红生*,介绍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师:预知其文,先解其人。

      作者生*

      师引读: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种种的困顿、失落、孤寂、病痛缠绕着她时,无数个无眠之夜,她唯有闭上眼睛,回忆曾经的快活与自由,这时仿佛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园子,她仿佛看到了:

      师小结: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此时此刻,你觉得祖父的园子在萧红心中真的只是一个园子吗?(生自由回答: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板书:精神家园)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技术,查阅作者生*,从作者坎坷的一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对作者不可磨灭的精神慰藉,升华感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说媒体和资源

      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充分使用多媒体,使我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利用多媒体,声色结合,再现园子:

      学习我家的园子“样样都有”,通过飞舞的蜜蜂、蝴蝶等动态的效果,清晰地昆虫叫声,再现了园子的种类多样、热闹非凡。有声有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园子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出示句段,补白仿写: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往往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这时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补白和练笔。“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学生通过直观地看,获得感性认识,能够更形象的展开联想,补白仿写。

      (三)烘托气氛,凝聚感情

      “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情绪最为深沉、厚重的地方。音乐的恰当使用,能烘托气氛,结合查阅到的萧红的生*,教师深情的旁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园子具有的精神意义。在课堂结尾,学生对“祖父的园子”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3

      一、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通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切都是自由的,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的快乐的源泉。

      本文是略读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作者的写法,并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木瓢、圆滚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实施: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部分:谈话揭题--------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园子--------再读课文、感悟童年--------总结全文、表达情怀

      导入部分采用谈话方式,想知道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激起了学生学校兴趣和读书的强烈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的学习方式,初读时,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品读部分,再次让学生读书,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作者在园子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成两个练习。

      1、仿写句子:“在这个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意在引导学生弄懂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祥的祖父,在作者的眼里,整个小城只有她的祖父才是最爱她的人,至今仍让她难以忘怀。

      教师适时补充有关萧红的资料,激起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强烈欲望,学习将继续下去,将学生引向课本之外。

      总之,本课时教学,我以兴趣为先,读为本,放为旨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正如玉恒了事说: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的能力。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4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5

      一、文本解读

      《我与祖父的园子》选自苏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

      文章语言*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画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的,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设计理念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园子中的两个人物,“我”如此的调皮、捣蛋,在园子里瞎闹、乱闹、尽情玩耍;祖父慈祥,有亲和力,只要我开心,祖父就是快乐的。祖孙二人互为对方快乐的源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要扣住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情境,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园子的快乐、自由。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其中,教学重点为:感受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为: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以及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大致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原著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借由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引出课题。以“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说明:以小说中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知 。

      1、检查对课前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2、在三组词: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韭菜、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的教学中把握“倭瓜、下种、蚂蚱”等词语的读音,理解“倭瓜”的意思。并利用三组词的不同规律找出课文中的相应段落。

      3、指名读直接描写园子中花草虫鸟的段落。

      4、读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内容,并选择有趣的场景读给大家听。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三)、走进园子,感受园子的快乐与自由。

      1、自由的读第2小节,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抓住“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体会园子里样样都有;抓住“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体会园子中色彩之美;抓住“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体会园子的生机之美。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感悟领略到这是一个给人带来欣喜、快乐的园子。

      2、读第13小节,说说在“我”眼里,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为总领,抓住“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体会花儿、鸟儿、虫儿的自由;抓住“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体会作物的自由。在体会中感悟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设计说明: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开始羡慕作者的童年有这么一个园子,我们也似乎读出了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因为它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同学们当我们下次再次走近这个园子的时候,也许你就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让我们深深地注视着这个园子,轻轻地与它告别——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后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或鲁迅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设计说明: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架设一座桥梁,以此走进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知道一本名著《呼兰河传》,知道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的视野稍稍地越过课文的围墙驶向更遥远的天地。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 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园子的精神意义——快乐和自由,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时内容一目了然。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9)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3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

      教学中抓住词语让学生去感受,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争着说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

      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

      早在大学时期,我对作家萧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人教版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正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和传》,为了上好课,我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感悟语言,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线索,琢磨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跟我一起感悟语言的魅力。

      拿着教材,脑子里思路比较乱。正所谓是名家名篇。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发现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刚上过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可是当我读完课文后,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所以就硬着头皮上这一课了。我深知应该向大师学习,但是上课的教师、学生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不能够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自己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这份美好就在于: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于是,教学的重点和大体思路也随之顺利出来了:以“自由”为突破口,以文本为抓手,通过“在祖父的园子里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就()……”这个句式进行多层面的练习,达到理解、品味、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使课堂洋溢出浓浓的

      但是,光有粗线条的思路是不行的,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也是设计教学预案时的重点。那就接着再读课文,读着读着,好多地方会突然之间顿悟,灵感顿生。教自己的顿悟过程,恰恰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像园子的自由一部分内容,在多遍的朗读中,找到了中心句,体会园子中万物的自由。

      复多遍的阅读、朗读文字的过程中,我还不断调整教学预案,课堂上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如果我们仅仅考虑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一厢情愿想要达到的理解高度,不管学生的实际水*的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学生会不卖你的账,课会上得很累的。因此设计中还要多问几次:这里学生能跟得上吗?我希望学生的回答达到怎样的程度?如果不行,我该怎么引导?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比较流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化文本上,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能基本感受文字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意的语言的品味朗读,通过对文字留白处的想象描绘,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的意识,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够,所以还有过多的顾虑,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学生个别朗读比较有感情,齐读部分效果还不够理想;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但面不够广,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有沉闷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3篇(扩展10)

    ——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有感

    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有感1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幸福、快乐地生活的童年。

      读了这篇课文,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萧红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尽情玩耍;我又仿佛看到萧红在嬉戏时快乐的表情。我非常羡慕萧红的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我也向望着在那样的园子里生活。可是,我转念一想:古训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假如肖红一直都在祖父的园子里无忧无虑的玩耍,而不去勤奋地学习,她怎么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呢?我又不由得联想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假如鲁迅小时候一直在百草园里快乐的玩耍,而不去三味书屋读书,也没有寿镜吾老先生的严格要求,他也不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这篇课文也让我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司马光为了撰写《资治通鉴》用圆木做了一个“警枕”睡觉时只要一动,他就起来撰写《资治通鉴》。还有海伦。凯勒,在盲聋哑的世界里,夜以继日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盲文学家。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我国古代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昆;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他们的成功,哪一个不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萧红和祖父的园子虽然快乐,却不会成就一个人的伟大事业。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秋天来了,祖父看着满园的荒草愁眉苦脸的样子。这让我不由的回想起自己的成长之路。有一次我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去参加绘画比赛,可是因为我*时贪玩,没有练就过硬的绘画基本功,最终名落孙山。·我很伤心,心想是就此放弃还是继续绘画呢?这时我想到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徐悲鸿在法国学画期间,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他的画作终于轰动了巴黎画界。于是我拿起笔来不停地绘画,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我和祖父的园子》让我从反面懂得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道理。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快乐、幸福和自由。而要向少年*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推荐访问:我和 园子 祖父 《我和祖父园子》评课3篇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1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