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7-08 11:4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馟iZ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如何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教育事业的新期待新需求,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一)世界各国激烈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对教育优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战略举措。据Adecco集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塔塔通信公司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称,2018年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第43位,比上年上升了11位,且位次明显排在其他金砖国家前面,其中俄罗斯第53位、南非第63位、巴西第73位、印度第81位。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明显靠后,排名前10名的分别是瑞士、新加坡、美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英国、荷兰、卢森堡。

    (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仍明显滞后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也难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接收良好教育的热切期望。据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分别为87万人、463万人、352万人,占比分别为9.65%、51.33%、39.02%,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而且,一些地区“城镇挤、农村弱”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城镇学校班级超过100人,而有的农村学校班级甚至不足10人。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乡村100名学生以下的小规模学校超过11万所,其中不足10人的乡村教学点达3.39万个。城镇学校往往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各种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且城镇学校对优秀农村教师还存在某种程度的“吸血效应”,城镇学生在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学习习惯、综合素质等方面比农村学生具有更多的优势,农村教师流失率明显上升。另外,这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农民工文化教育程度总体偏低,亟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总体上看农民工文化程度有所改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明显上升,2017年占比为10.3%,比2011年明显上升5.0个百分点,但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比仍超过70%,合计72.6%,其中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占比分别为1.0%、13.0%、58.6%,分别比2011年下降0.5、1.4、2.5个百分点(见图1);接受过农业、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仅为9.5%、30.6%,还不及农民工总量的一半。

    (三)一些地区高校内涵式发展亟待加快推进,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但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两步走”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相比,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实施要求相比,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相比,在办学理念、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实验设备、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科研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一些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需求相脱节,以各种课题、期刊论文为主的大量科研成果尚不能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总体上看,1980—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总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达160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增幅达48.1%;2015—2017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分别达700万人、705万人、700万人,与1998年招生规模108万人相比,分别增加5.48倍、5.53倍、5.48倍(见图2)。相应地,高校招生规模快速增加带来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食堂等建筑面积明显增加,高校基本建设费用也快速增长。目前高校80%以上基本建设费用均来源于银行贷款,全国高校负债总额已超过2600亿元,一些高校已陷入卖地抵债、以贷还贷、债务负担沉重、负债风险上升的困境。

    (四)职业教育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大量技能型人才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高等教育重点培养探索型、研究型人才不同,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拥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但一些地区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广泛存在,产教融合不够、校企合作不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不畅,部分学校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一线操作工、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据有关资料顯示,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约1.65亿人,高技能人才不足5000万人,分别仅占就业人数总量的1/5、不及6%,到2020年全国高技能人才数量缺口将可能达2200万人。

    三、加快推進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政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努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加大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和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坚持完善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与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各类教育事业不同特点、中央和地方财力承受能力以及新形势发展变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各类教育预算拨款标准,积极稳步推进教育事业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使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投入和管理职责。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连续多年占GDP比重超过4%,“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拓宽教育事业经费来源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事业,提供多样化教育产品和服务。坚持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与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新增教育财政投入要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和家庭困难学生等落后地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接收良好的教育。

    (二)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校综合改革

    当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紧紧围绕“新两步走”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要积极稳妥推进高等院校合理布局、分类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幅度增加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数量,全面深化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专业设置、教材编写、课程研发、科研体制、教学科研成果推广、教工薪酬分配、职称评审、岗位管理、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并适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探索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教育服务,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继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大力促进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推进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布局、人口分布情况、资源要素禀赋等各种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分类制定职业院校办学标准,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职业院校加强对口合作交流,不断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一些大中型企业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实习调研等各种基地,推进校企联合招生培养、工学交替培养、订单式培养等不同模式,强化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习调研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发展规划与愿景相结合,不断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强著.后4%时代教育财政:国际比较与中国借鉴[M].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博智,柴葳.职业教育如何找准发展新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8—3—19(3).

    [3]教育部编.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4]司树杰,王文静,李兴洲主编.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王红.中国教育经费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6]褚宏启,赵茜等.城镇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7]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国政府网站,http:///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网站,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加快推进 现代化 几点思考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