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浅议群文工作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3-07-14 18:30: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提出“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

    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文化事业排头兵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文化事业更是其责无旁贷的使命,古人尚知“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馆更应该履行好以“文”化人,培养全民的审美水平的社会职能,承担起搜集、整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遗产的任务,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2018年升格为荔浦市)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荔浦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做好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愈益重视,作为主要实施中国曲艺之乡相关工作的文化部门,群艺馆是主要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新时期的新任务已摆在每一个群文工作者的面前。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曲艺之乡建设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结合起来,推进曲艺艺术的传承发展,如何守正与创新,这是值得群文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作者带着思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开展曲艺进校园的工作实践,扩大曲艺艺术的传播途径,增强开展好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培养青少年参与曲艺之乡建设的积极性,从多维度夯实中国曲艺之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树立文化自信,夯实传承发展曲艺艺术的基础

    实现发挥好中国曲艺之乡工作的职能,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能力,夯实传承曲艺艺术的基础。一要明确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的需要,是做好党的文化事业的需要。翻开中国革命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放到日常工作之中,文化部门通过节庆活动、文艺赛事、文艺辅导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二要创新鼓励群文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习总书记多次对文艺界寄予希望,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一重要指示对群文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要清楚认识当下传统文化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现代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传统文化、乡村格局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弱化,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也传承乏人。面对这种现状,每一个服务于城乡百姓的群文工作者倍感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在迫切中,更加感到要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民间艺术表演能力,掌握好当地的民间艺术知识。由此通过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投身于中国曲艺之乡的建设之中。文化自信是做好文化工作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群文工作者,从走进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与文化紧紧相连,树立文化自信是做好各项文化工作的需要,也是做好中国曲艺之乡工作的需要。

    二、联动互进,共建平台

    肩负“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不能坐享虚名,要以此为动力通过扎实地工作来推进曲艺事业的发展。荔浦市采取的联动互进,共建平臺是一个形成立体化合力建设中国曲艺之乡的可行途径。《意见》中所提出的“非遗进校园”的对象与任务,为作为非遗文化的曲艺艺术进校园构架起有力的架构。《意见》指出,要将这一工程“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这一架构明确了工作的对象与内容、明确了非遗进校园的必要性。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像曲艺艺术这些“非遗”项目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失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在我们的身边,已存在着曲艺艺人老龄化的现象,保护和传承曲艺艺术已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让百姓能够喜闻乐见的曲艺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在年轻一代中普及熏陶,使其了解、喜爱进而认同,甚而成为优秀传承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荔浦市群众艺术馆通过让辅导老师以老带新、请专家授课、选送人员出去学习培训、参加全国曲艺展演等手段,使全馆辅导老师都掌握了当地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广西文场、桂林渔鼓等曲艺表演艺术,为曲艺艺术进校园、更好地开展传承保护曲艺艺术活动打下了基础。在提升自身的同时,还以获得“中国曲艺之乡”称号为契机,促进全市各界对“曲艺艺术”进校园持续的关注,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曲艺文化发展条件下,制定了一系列曲艺进校园的措施。在建市前制定的《荔浦县曲艺发展十年规划(2013年-2022年)》中,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建设曲艺文化基础设施,已建好群众艺术馆和检察院两个广西文场展厅和衣架之都大礼堂曲艺演出舞台,在东昌镇中心小学、新坪镇中心小学、马岭镇中心小学、修仁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建立了七个广西文场传习基地。2015年,群众艺术馆获原自治区文化厅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荔浦文场)传承基地。

    为了使“曲艺艺术”得以健康发展,荔浦市各界联动,共建平台,除了把国家级“非遗”项目广西文场和当地其它曲艺艺术作为进校园的重要内容外,还采取以下有力措施保障中国曲艺之乡活动的开展:一是为了保证全市演唱广西文场等曲艺节目的氛围,要求每个乡镇都有曲艺表演队伍,队员人数15人以上,伴奏乐器不少于10件,同时要有200平方米的固定排练、演出场所等。二是活动经费纳入市财政资金扶持计划。每年,市财政都安排一定经费给各村曲艺队购买乐器、演出服装,维修排练场所、开展人员培训及支持曲艺文化活动开展,各村(社区)传习基地每年投入经费均保持在2万元以上,并且逐年增加,保障到位。三是文化资源共享,乡镇文化站之间形成互动。现在,每当节假日、或遇有重大政治任务、或配合乡镇中心工作,文化站都要组织各村(社区)曲艺队参加宣传演出,演出场次一年达50多场。各乡镇文化站都专门设立排练场供这些曲艺队随时排练、演出。每年,教育局将“广西文场进校园”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群艺馆通过进学校、请孩子们到培训基地学习广西文场等手段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素质,孩子们演出的广西文场节目多次参加文艺比赛并获奖,使他们成为广西文场的后继人才。有了良好的学习传统艺术的氛围,学生们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非遗”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每年参加学习戏曲曲艺文化的学生达到 2000人次。

    三、丰富拓展、扎实推进,深化提升、持续开展

    中国曲艺之乡建设要得到持续进行,必须要以丰富拓展、扎实推进,深化提升的有力措施为保障。近年来,荔浦开展曲艺艺术进校园活动得到丰富拓展和扎实推进,从原来的以培养兴趣为导向,到深化拓宽手段,播下热爱曲艺艺术的种子,使传承曲艺艺术成为传承地方文脉的关键词。

    一是丰富拓展,将具有生命力的曲艺艺术进入校园,融入学生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开展曲艺艺术进校园活动,最大的效果就在于开启学生们的兴趣点。荔浦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西文场的重镇,清代以来城镇乡村都传唱广西文场,同时荔浦百姓酷爱山歌,史载百姓“趁墟之日,男女歌答”,也爱唱彩调、桂剧,在将曲艺艺术进校园的同时,这些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也成为生动的教材。荔浦群众艺术馆让地方文化资源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更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

    在活动的开展中,采用了展演、展示、互动的形式,请广西文场专家和国家级传承人何红玉、陈秀芬、李伟群、叶春桃到保护基地和学校进行授课、让学生们不仅观看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广西文场的表演和广西文场历史沿革、唱本、乐器、道具的展示,还亲身体验了广西文场的表演特色和音乐旋律的艺术魅力。对广西文场等曲艺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学校负责人称其为“更直观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提高审美素养,也让校园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扎实推进。荔浦利用建立地方艺术平台发挥和利用中国曲艺之乡的优势,加大力度做好“非遗”进校园的各项活动,以节日文化活动为纽带,展现“非遗”进校园的成果。每次展现都请家长观看,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同时加大对学校的老师、社会从事艺术培训的老師进行广西文场的艺术培训,扩大“非遗”进校园项目的社会影响。通过举办一年一次的元宵曲艺大赛和“荔江之夏”广场文化周赛事活动,参加桂林市“漓江之声”文艺赛事活动,为“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成果提供平台。近年来,孩子们表演的广西文场等戏曲节目参加桂林市“漓江之声”文艺赛事,获得一等奖3次、二等奖7次、其它奖项12次;在中国曲艺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荔浦慰问演出、荔浦县“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系列活动、广西文联“送欢笑下基层”曲艺专场慰问演出活动中,荔浦都组织中小学生曲艺节目参加展演,并获得领导和曲艺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好评。在《婆媳赏月》《桔花飘香》《堵寨门》《壮家五更郎》《帆过漓江天地红》等一大批优秀曲艺作品里就有参加培训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参与,她们成为了曲艺艺术进校园的有生力量。

    2019年7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和印发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曲艺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中国曲艺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做好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是传承曲艺艺术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中国曲艺之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校园”作为保护曲艺艺术的一种有效途径、一种策略与手段,是群文工作今后工作的重点。因此,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履行群艺馆、文化馆的公益性社会职能,是群文工作在保护曲艺艺术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保障。

    (作者:广西荔浦市群众艺术馆馆长)

    (责任编辑/陈琪颖)

    推荐访问:曲艺 之乡 中国 作用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