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走向民主的现代设计道路

    时间:2023-07-04 17:45:07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现代运动从孕育到发生经过漫长的历程,现代设计风格正是在现代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传统设计诞生于等级社会,是从为少数人服务开始;现代设计则与大众站在一起,依靠服务于民主自由的社会生活而发展壮大。如今艺术已经告别为少数人服务的中世纪或更早的时代,步入与大众就如同水与舟的新时代。艺术不能只为艺术家或资本家少数人而存在,设计应当来自对生活的提炼,来源于大众的需求与创造。文章从现代设计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为基础,阐述了现代设计如何从贵族走向平民,从纯手工走向机械化大生产,如何走向民主,走进大众生活。

    [关键词]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艺术;机器;民主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0-0146-02

    1 引 言

    现代设计风格,区别于传统设计的思维和表现方法,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早已屡见不鲜。为何现代风格能在21世纪久盛不衰与它的核心理念——设计面向大众、形式追随功能有直接的联系。从设计演进发展的大背景来看,传统设计诞生于等级社会,只为少数人服务;现代设计则与大众站在一起,服务于更加民主自由的社会生活。

    在传统设计的主流下,现代设计这一枝独秀是怎样孕育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前辈的思考。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认为,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共同推动了现代运动的发展。莫里斯奠定了现代风格的基础,通过格罗皮乌斯,它的特征最终得到了确立[1]。在这段历史中,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不断有新的追求。历代艺术家在时代变化潮流中的不懈探索,让设计最终走在了民主的道路上。本文以现代设计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为基础,阐述了现代设计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民主,走进大众生活。

    2 现代设计风格的发展历程

    2.1 文艺复兴时期——傲慢的艺术家

    在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们首先把他们自己视为上等人和伟大的传播者。著名的画家、雕刻家——达·芬奇曾要求艺术家必须同时成为科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但绝不是工匠。当时的艺术家受到各阶层人士的追捧。奥地利画家——席勒第一个创造了一种艺术哲学,使得艺术家成为世俗社会中高尚的传教士,并且把艺术家比作国王,认为人类的尊严置于艺术家的掌握之中。当然,这种过度奉承的必然后果就是在19世纪来临时,艺术家开始轻视使用价值和广大公众[1]。

    2.2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设计只为少数人的教育和自由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1851年,英国女王在伦敦举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产品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万人,当时的博览会展览大厅——“玻璃水晶宫”便是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派克斯顿设计。

    在这次博览会上,几乎所有的展品仍然围绕着上层人士的生活趣味而展开。例如在沉重的纺织机上,配有许多洛可可风格的饰件;在金属铸就的椅子上,用油漆画了木纹;在锃亮的银质餐具上花纹繁复……不过可惜的是,在玻璃水晶宫中的展品质量低下、外形丑陋,而且大多采用折中主义的手法,没有统一的风格,远不可比传统手工艺品。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精英阶层的思考,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英国评论家——约翰·拉斯金。

    2.3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设计回归民主的视角

    2.3.1 贵族与平民

    1851年起,英国的城市人口就已经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2%[2],从农村向城市的移民有增无减,工业化时代大众对艺术的需求急剧膨胀,而市场上却没有为大众提供的普通舒适的生活必需品。19世纪60年代英国诗人、设计师——威廉·莫里斯呼吁:如果我们无法买到结结实实、普普通通的家具,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做吧!于是在1861年,设计师威廉·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与工艺美术工匠们一起,成立了集绘图、雕刻、家具、铁件制造为一体的制造工厂。

    莫里斯继承并践行了约翰·拉斯金的理论:艺术家都应该参与工业品的设计,赋予产品更美的形式;艺术和技术应该互相结合;设计应该从自然界汲取营养;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艺术和技术应该互相结合[3]。威廉·莫里斯不仅是一个设计师、工匠,他还是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他认为艺术不能只为了贵妇的披巾图案、公爵们的银质餐具、奢华府邸与昂贵的地毯。在1877—1894年间,莫里斯发表了有关艺术和社会问题的35篇演讲,其中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不愿意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仅仅为了少数人的教育和自由。”此后,一个普通人的住屋再度成为建筑师设计思想的有价值的对象,一把椅子或一个花瓶再度成为艺术家驰骋想象力的用武之地。莫里斯站在民主的立场上发表对艺术的见解和实践,被后人称为“现代运动之父”。

    2.3.2 机器与艺术

    工业革命的胜利导致几个世纪以来盛行的农耕经济遭受巨大变革,农业时代的手工设计形式也随之失去了存在和生长的土壤。而在接下来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中,莫里斯致力于复活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他简单化的认为,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但仅为复活手工艺方面的工作辩护意味着为中世纪原始的社会条件辩护,首先为破坏文艺复兴带来的文明器械而辩护[1]。

    莫里斯憎恶现代生产方法的态度在后来的大多数追随者中仍未改变,但机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终将被艺术家们所发现。对机器的态度改变也发生在莫里斯的两大弟子身上,克兰承认廉价的艺术和手工业几乎是不可能的;阿希皮也在1910年写道,现代文明建立在机器之上,任何鼓励和支持艺术的学说,如不承认这一点,就不可能是正确的。

    现代运动的真正先驱者们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支持机器艺术的人,这些人把新机器、新材料、新思想推进了新时代。1882年一位颇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师戴说过:“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机器和蒸汽动力、还有众所周知的电气,对于将来的装饰都会起到某些作用。想要抗拒这一事实将是徒劳的,因为公众已经打定主意要机器生产这些东西。”新时代的艺术需借由机器的“手”推向大众生活;机器唯有借艺术之“思想”,才能赋予产品新的灵魂,走向美。

    2.4 新艺术运动时期——设计走向民主

    2.4.1 全领域民主设计

    工业革命的胜利推进了城市的发展。英国在1860—1900年间兴起了城乡住宅复兴运动,191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8.2%[2]。工业化城市里聚集了更多的人,住宅、基础设施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从“工艺美术运动”走到“新艺术运动”,科技在发展,城市也在发展。随着印刷的发达和普及,海报、书籍、包装、商标和各种平面设计,设计所要面对的是大众和现代工业文明下的新生活。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20世纪的工作不再是建造大教堂,而是大饭店、火车站、公路、市场以及取代贫民窟而兴建的、规划整齐的高楼大厦。人们需要全新的城市生活。倡导机械时代新建筑的圣伊里亚提出:“我们必须建造全新的现代城市,建造一个具有地上和地下建筑以及喧嚣街道的城镇。”正如新艺术运动重要的流派“维也纳分离派”设计家奥托·瓦格纳在其1895年发表的著作《现代建筑》中所说:“设计应该集中为现代生活服务,而不是模拟过往的方式和风格,设计是为现代的人服务,而不是为古旧复兴而产生。”在新艺术运动中,“民主思想成为这一艺术运动的基调”[4]。

    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生活,产生新的功能需求,实用艺术和纯艺术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在1890—1910年的近20年时间里,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等,几乎涉及所有的艺术领域都面临新时代风格的挑战。新艺术运动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本身而非仅仅是绘画和雕塑,使设计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2.4.2 机器联合艺术

    在工艺美术运动中,如果说还对机器艺术犹豫不决的话,新艺术运动就是在机器艺术和新材料的探索与发展中大放异彩。

    1899—1900年,德意志工场联合会在德累斯顿的一个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套只需40英镑的公寓;1905—1906年,他们展出了第一批用机器制造的家具,并夸耀自己是以机器生产的精神开发家具的新风格;1910年,第一批“单元”家具展出,广受好评;1912年德意志工场联合会成功地解决了各部件的标准化问题。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从个别试验走向创建为社会普遍承认的一种新风格迈开了最重要的一步。也让艺术开始从少数人的理想中真正走向民主大众需求。

    然而,机器为生产带来的种种好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赞叹的同时,机器艺术却难以进入大众审美。1914年在科隆举行的德意志联盟的年会上,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被提出:既然机器艺术,作为手工艺之外的一项艺术表现手段,并不为人们所接受,那么将来的工作重点该放在什么地方[1]?在这个时期,机器与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仍然是艺术家们思考的问题,现代风格正是在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与机遇中不断探索前进的步伐。

    2.4.3 求真务实的艺术探索

    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优势,也带来的更多的环境、社会问题。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探索朝着多个方向发展,可以说是在曲折中前进。

    在这场运动中,画家比建筑师更早走一步。艺术家们开始走向象征主义的潮流,强调借由艺术创作表达自身对社会问题的感知。新艺术运动中的后起之秀——建筑师,在这场求真务实的艺术探索中走得更远。新的设计手法、新的材料、机器的利用等都得到施展。新的厂房、停车场、火车站、公共住宅开始成为建筑师们驰骋艺术的舞台,形式与功能的矛盾在装饰艺术的改革中获得了新的平衡。赖特、范德维尔德、瓦格纳、路斯都表现出受英国简洁明快而舒适的工业艺术的激励,拉斯金和莫里斯的思想仍旧是装饰艺术全盘更新的种籽。但此时,沙利文却走向了另一端。在1892年,沙利文提出:“如果我们能够在若干年内抑制自己不去采用装饰,以便使我们的思想专注于创造不借助于装饰外衣,而取得形式秀丽完美的建筑物,那将大大有益于我们的美学成就。”斯特奇特在《建筑实录》中也写道:“如果建筑师能把建筑师、建筑构架以及材料的使用作为建筑效果的仅有来源,那么一种新的、有价值的风格也许就诞生了。”路斯认为,从造型中发现美而不依赖装饰获得美,这是人类所企求的目标。

    在新艺术运动时期,装饰艺术面临更大的市场、更短的时间、更少的花费。沙利文相信,机器是达到一种新型美的促进因素,并提出有机装饰的理念。而穆特修斯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向现代艺术家提出完美而纯粹的实用价值是新时代的要求。建筑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改革思想与探索奠定了现代运动的基础。

    新艺术运动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并在不同文化领域展开,其核心就是对简洁和真实的渴求。走向更简单的装饰,走向更真实的大众需求。虽然新艺术运动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最终无法超脱历史的桎梏,但在思想上以超人的勇气不断革新,最终让设计真正走向民主的道路。

    3 结 论

    现代运动从孕育到发生经过漫长的历程,一直到今天形成以大众为服务宗旨的现代设计风格。中国处于和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现代设计的风格还需要继续探索。以景观设计为例,在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迅速退出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农耕技术及农耕文明中孕育的关于生存和土地监护的、日常的、乡土的景观艺术也随之衰落。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中国兴起了一场“城市化妆运动”,随后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些都使中国的大地景观面临严峻的危机:生态完整性的破坏,文化归属感的丧失,历史遗产的消失[5]。

    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如同塞进了18世纪工业革命后轰隆的机器里,以高速运转的方式日夜兼程的前进着,生产出来的景观一味地追求各种形式美学而陷入功能瓶颈。城市化本该是一个契机,就如同工业革命一般,在高速发展中给人们更绿色、更精明、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艺术脱离了大众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景观脱离了大众就成了城市中的“无人荒源”。

    艺术已经告别为少数人服务的中世纪或更早的时代了,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生长在更广阔的土壤中,必须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与大众就如同水与舟,艺术不能只为艺术家而存在,而是来自生活的提炼,来源于大众的需求与创造。

    现代设计走过如此漫长艰辛的历程,最终走向大众与民主的设计理念应当成为21世纪中国现代设计的借鉴:设计唯有走向人民,走向民主与自由,才会找到生存的土壤。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王申祜,王晓京.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林秀玉.工业革命与英国都市化特征之探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4,25(6):91-94,102.

    [3]张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起源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50-50.

    [4]许佳.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先驱[J].艺术百家,2006(3):193-194.

    [5]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建筑学报,2006(10):39-43.

    推荐访问:民主 走向 道路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