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浅析公共体育教学整体设计

    时间:2023-07-11 18:25:05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公共体育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教学思路,分析公共体育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规律,找到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心理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公共体育;课程设计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心理教育理念正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健全。公共体育课程要关注的不仅是技能的掌握,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从积极心理学理念入手,完善体育课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才是大学体育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体育课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这个理念,以身体锻炼为基本目标,以情感和心理为延伸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健全的人格,使这些不断累积的“正能量”伴随每一个学生的一生。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公共体育课程是寓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彼得森和塞利格曼在《人格力量与美德》中,列出六种重要的人格特质: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和卓越。与之相联系,包含了24种人格力量,具体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心胸开阔、好学、洞察力、正直、勇敢、诚实、热情、善良、爱心、社交能力、公平、领导才能、团队协作、宽容、谦虚、谨慎、自我控制、对美和优秀的鉴赏力、感恩、希望、幽默、虔诚等。其中多方面是与体育教学相关联的,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结合体育教育的目标,将课程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注重健康、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服务专业,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突出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结合体育健康的特质,体育健康教育更应该以培养积极的心理特质为目标,把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上,才能够保证将绝大多数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成员。因此,培养能力和提高素养是本课程设计理念的重点。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双向选择,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积极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鼓励赞扬学生,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整体设计目标,突出“三基”,目标是以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技能为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为此,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上要突出“重要性”,即通过对运动项目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以新的姿态上好体育课,重新認识体育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延续性”,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执行中突出“创造性”,即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突出改革意识,如根据各节课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中突出“趣味性”,即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气排球为例,在气排球的传球技能学习中,可以设计传球接力游戏来增加趣味性,避免长时间技术练习带来的枯燥感,使学生既可以练习传球技术,又可以在练习技术中体会游戏的快乐。

    2.课程设计思路

    (1)首先在课程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健康的定义与范畴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树立“注重健康,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服务专业”的课程理念,为学生终身健康服务。

    (2)切实解决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伴随学生终身的体育教育课程内容。强调达到全人健康的境界,就必须具备基本的健康体适能,让学生掌握提高健康体适能的方法和手段,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3)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技术科学地健身、健心,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用体育锻炼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将学生的健康评价与体育课的评价考核分开,对学生的健康评价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评价促发展。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1.课程特色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学体育课程日益注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全面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公共体育教研室于2009年,将原来的教学模式,改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基础课教学、其余三个学期选项课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熟练掌握1~2个自己喜欢的项目,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公共体育教研室组织全体成员,研究讨论体育教学方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个体差异等教学理念,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新一轮的研究与讨论,并请专家进行鉴定,多次改革,形成“重在课堂教学,辅以群体竞赛,渗以体育文化”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模式,突显教学特色。事实证明,教学实施顺利,教学效果优秀,将培养积极心理特质与终身体育锻炼相结合,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所必须的身体和心理双重负荷量,服务人的终身体育健康,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2.课程创新

    公共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特质为最终目标。

    (1)理念新。公共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使用都紧紧围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来开展,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和行为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2)实用性强。首先,本课程的理论教材中不但介绍了理论方面的内容,而且大多数章节中都有一些有关体能和健康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此外,还介绍了许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来保持健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内容广。本课程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程中“清一色”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模式,将一些深受学生喜欢的、与学生就业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如心理健康知识、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等,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术、战术的同时,塑造健康向上的积极形象,培养良好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服务地方培养更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三、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能发展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达到终身体育的境界,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因为人的职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果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体育课程除了具有增进学生健康的功能以外,还具有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1.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1-2种基本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2.认知目标

    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学会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和运动处方的知识,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了解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衛生、安全防范、药物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境界。

    3.心理目标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经历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4.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树立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为其将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奠定基础。此外,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以积极的态度关心他人的健康。

    体育教育不仅是发展学生体力劳动的需要,也是他们发展心理、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针对学生年龄阶段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的主要特征,以及在他们对自我意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需要,结合目前“柳来和一体化”的背景,我校应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以及为地方发展服务这一特征,开展高校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或观赏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的人际交往中,通过体育课教学、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的自我效果评价,在体育锻炼实践中的磨炼,以及通过各种体育传播媒介,学生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情感、完善自我,并在体育活动中拓宽视野,增长才智,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区分真伪丑美,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在教学互动中应遵循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规律,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赞扬肯定,激发一般学生的潜能,激励较好的学生发挥出最好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1.互动方式

    公共体育教学中互动有三种类型,即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竞争-合作性互动。在公共体育教学互动中,要遵循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规律,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赞扬肯定,加以鼓励性的语言或动作,如竖大拇指,语言表达“很棒”“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等,以达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

    合作性互动是“教”与“学”两个主题相互协作、彼此配合所产生的互动。互动双方有共同目标,彼此接受,在教学行为上保持一致。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性互动主要包括服从、暗示、模仿等机制。体育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模仿对象,教师的才能、品德及对待事物的态度、信念、行为等常常被学生模仿,并接纳吸收为自己品格的一部分。良好的合作性互动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气排球教学中,教师要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表扬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肯定自己,树立信心,以此来影响和激发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工作中能有健康体魄去适应劳动,有足够的信心克服困难,积极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对抗性互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上存在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积极防止产生冲突,也要对发生的各种冲突采取积极妥善的处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合作互动和对抗互动很少出现,多数处于二者之间,也就是竞争-合作性互动。教师用积极的心态,激发一般学生的潜能,激励较好的学生发挥出最好水平,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还要发挥组长、体委、课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乐观向上的心理氛围。

    2.激励方式

    (1)沟通式激励。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需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尊重、友爱、温暖的良好关系。当学生的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不仅在课堂上,课外时间也可以多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程度。

    (2)鼓励式激励。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以鼓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严肃的表情会剥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上课热情。例如:教师布置学生跳远练习,让学生必须跳到某位置,否则要受罚!学生听了心理有压力,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达不到要求没关系,老师再继续辅导,你们再努力练习,肯定会达到要求的。”学生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3)参与式激励。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在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有什么要求,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会有极大提高。

    (4)期望式激励。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评价和表扬;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则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遇。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不要过多批评,应该鼓励并激发学生补缺改过。

    (5)宽容式激励。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并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教师顾及自己的所谓“师道尊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会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五、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选取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取决于各专业培养目标,并受学生来源、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教学内容具有多种形式。

    (1)普通体育课(身体素质)。普通体育主要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其中,田径和球类是重点。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有必要增加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比重。通过学习,加深他们对体育锻炼意义的理解,了解运动时人体机能变化的特点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应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2)专项提高课。专项提高课分为主项和副项两部分。要求学生掌握1~2项专业技能。

    (3)保健体育课。保健体育课具有医疗和保健意义,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体育锻炼,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锻炼方法,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促进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达到体育课程目标,对体育教学法的研究和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就极其重要。体育教研室每周一次教科研活动,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法,吸收经过长期实践和研讨所形成的经验,并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新的课程体系中。

    (1)教学方法。我校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过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采用综合法、示范法、实习法、作业法以及讨论式、对话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教学组织上,他们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具体安排以及技术语言的运用更多地考虑趣味性的因素;主张严肃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育人目标,我校还对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作了合理改进。原有的以“达标”和各种测评作为手段来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弊端,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因为其排斥了个体的先天差异性和后天环境造成的差异性。个体素质先天好的学生无需锻炼,其学习成绩仍然很高,个体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好的学生即使加大练习量也达不到要求。因而评价体系不能仅注重成绩的表象特征,还应体现能力增长的内在特征,这是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大学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的行为规范和科学锻炼态度的养成,这才是作为手段而应用的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为此,笔者采取把学生的课堂过程性表现与结果结合起来的评价方式,新评价体系注重的是体育过程本身和学生学识能力的提高。

    (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现实条件和必要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一些必须的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如场地、器材、黑板等),应加入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网络信息等进行教学,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扩大信息传播量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启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形成互动教学境界,比如,在气排球竞赛的传授中采用观摩专业教学比赛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学手段:①体育教研室每周一次教科研活动,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法,吸收经过长期实践和研讨所形成的经验,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新的课程体系中。②努力提高各门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力争突出特色、讲究实效。③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加强教学环节的监督,组织好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④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现有资源,努力扩大使用效率,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与益处。⑤加强体育各运动项目课件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如体育录像、多媒体等实现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结合。⑥继续完善体育选项课的选课制度,争取不断扩大选课规模,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锻炼的需要。另外,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和建立协会也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六、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程度与质量。每学期所预定的考核项目和标准应提前向学生公布,使其有所准备。体育课成绩考核的评定方法主要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法。体育课实践测验得分占70%,综合能力、理论和学习态度各占10%。理论分评定内容为心理健康知识、锻炼方法等;态度分的评定:按是否迟到、早退、完成课的任务,是否努力,练习是否认真,是否怕苦怕累,动作、服装、课堂纪律等评定。综合能力的评定:按身体条件、锻炼基础、沟通、组织、协调领导、团队合作等情况评定。综合能力考核重视心理状态和快乐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参与体育的过程,淡化结果,鼓励形成参与的积极性。

    公共体育课程采取把学生的课堂过程性表现与结果结合起来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体系注重的是体育过程本身和学生学识能力的提高。为适应地方发展,高校应培养适合地方建设工作的健康体魄,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为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彬.浅析大学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柴娇,张力.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两种教学设计思路的融合[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

    [3]董亚会.西安市普通高校啦啦操选项课教学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李金钟.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9).

    [5]丁林涛.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推荐访问:浅析 心理学 体育教学 角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