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地震产生的原因及预测仪器的设计

    时间:2022-12-11 14:50: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进年来,地震时刻威胁着人类,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椐报道: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24.2万多人遇难,经济损失50多亿人民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遇难和失踪超过8.7万多人,经济损失8451亿人民币;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经济损失8000亿人民币。世界的其他的一些国家也遭到地震的威胁和伤害,2011年3月11日本本川岛发生9级强震,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人们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伤痛似乎无计可施,对地震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说不一。正确认识和分析地震,对人类预测地震会有帮助。

    一、地震产生的原因分析和猜想

    地震们专家们普遍认为地震产生的原因主要由地壳的板块运动造成的。从地震发生的破坏形状,发生的瞬时性,发生位置的多变性,笔者认为:地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星体的运动变化及演变引起的。地球作为天体、存在于广袤的宇宙之中。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和其他的星体之间将存在力的作用。其中太阳对它的作用最大,跟随太阳一起运动。地球周围的星体是无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力作用也是无数的、通常整个地球处于相对运动的平衡状态。星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它对地球的作用大小也是变化着的。若相对运动的变化不大时,这些作用相互调节,地球维持原状;若某一星体突然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发生巨大的变化或消失时,它与地球的作用力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相对的地球表面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若超过地球表面的承受极限时,出现破裂发生地震。正如一个充气的气球一样,若各个方向用细线给予力的作用,让它处于平衡状态。当某一条线突然剪断时,对应的表面会因内陷而振动;当某一条线上的力突然增大后减小,对应的表面会因凸起而振动。这个实验可以模拟地球表面受外力的变化情况。若此分析成立,那就可以推知,发生地震的地球表面对应的方向上,一定有星体运动的轨迹突然靠近或远离地球。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地震是可以预测的。星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对地表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得到证实。星体的运动导致海水潮起潮落,月球划过我国钱塘江上空时,会引起江水的涨潮。这些事实说明,应用天体力学解释地震产生的原因是有依据的。

    二、预测地震的构想

    我们可以通过地震前的一些地质变化、物理现象的产生和生理反应进行预测。地球以外的行星恒星和它的相对位置发生巨大变化时,相互作用也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这个时间和过程中,对应的地表面会伴随许多现象的发生:如引起对应的地表地质结构变化、次声波的产生、山体的振动发声、潮起潮落等;生活在地下地表的某些动物会对次声波的不适应而做出异常的生理反应,如鱼跃出水面,蛤蟆爬出洞穴到处乱窜、眼镜蛇撞击壁而亡等;同时也会伴随许多物理现象的发生。如悬浮的物体不在悬浮,物体对它的支持物的压力会增大或减小,单摆的振幅会增大或减小,周期发生变化等。我们可以根据震前这种天体外力的变化引起的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异常变化来预测。也可以根据震前这种天体外力的变化引起物理现象设计一些精密仪器来预测。如观察物体悬浮状态的变化来预测,设计压力传感器来预测,根据地震产生的波段设计共振仪器来预测,观察单摆的周期变化来预测。

    三、地震预测仪设计理念

    悬浮的物體不在悬浮的理论依据:地球对悬浮的物体的引力不变,液体对悬浮的物体的浮力不变,在重力和浮力作用线方向上,星体靠近地球时星体引力增大而悬浮物体上浮,星体远离地球时星体引力减小悬浮物体下沉,物体在地震发生过程不在悬浮;物体对它的支持物的压力会变化的理论依据: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不变,在重力作用线方向上,星体靠近地球时星体引力增大,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减小,星体远离地球时星体引力减小,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增大;根据地震产生的波段设计共振仪器的理论依据:当地震波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振幅变大。单摆的振幅和周期变化的依据:单摆在平衡位置、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线方向上,来自星体的引力发生变化,视重发生变化,重力常量发生变化,根据单摆周期公式知单摆周期发生变化。

    以上对地震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测仪器的设计理念,若有人感兴趣,请试着探讨。若有不足,请给予批评。若不相信,当谬论抛弃。

    推荐访问:地震 原因 预测 仪器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