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事迹材料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疫情防控
  • 思想汇报
  • 自查报告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教案设计
  • 范文大全
  • 《七颗钻石》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

    时间:2023-02-01 11:40:14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颗钻石》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七颗钻石》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颜老师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是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伟大力量。一位网友

      你背上哪一句了?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阅读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1

      绽开 舒展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第 二 课 时

      板书设计 14 蜜蜂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 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2

      教材内容:做树叶贴画

      [使用简介]

      “做树叶贴画”是语文a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三中的语文生活主题。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做树叶贴画,并根据贴画写一篇捡树叶、制作贴画的习作。在活动中,学生需动脑动手动口,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对于这项活动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通过赏、说、猜、做、评、写、改这些环节,让学生学会观察、表达、交流和合作,初步掌握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制作过程或办展览的过程,并且能写下来。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制作的乐趣,启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制作指导不必过细,要留给学生大胆想象的空间,对学生富有创意和灵性的作品要尤其表示赞赏。同时,注意在制作、办展览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在学生写作后,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的方法进行修改,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以及不通顺的地方。切忌将此课上成一堂单纯的手工制作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制作过程或办展览的过程,并且能写下来。

      2、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制作的乐趣,启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掌握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绍制作过程或办展览的过程。

      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课件、剪刀、胶水或双面胶、衬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赏读秋天。

      1.教师配乐朗读关于描写秋天的文章。

      师:秋天真美!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去找秋天的脚印,你们找到了什么吗?它们是什么样?

      2.小组内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3、出示《树叶歌》,齐声诵读。

      柳树叶,像眉毛,两头尖尖一笔描,槐树叶,像鸟蛋,排列整齐挺好看,

      梧桐叶,五对尖,好像一座五指山,泡桐树叶大又圆,拿在手里像蒲扇,

      紫荆叶,不一般,像只桃子嘴儿尖,冬青叶,闪银光,一年四季绿汪汪,

      银杏叶,不常见,玲珑小巧像合扇,松树叶,像衣针,一年到头绿阴阴。

      4.师:这些叶子不但形状不同,颜色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树叶进行贴画。

      5.板书课题:做树叶贴画。

      二、学习方法,大胆创作。

      1、欣赏,激趣。(出示课件)

      师:前几天,老师收集了一些漂亮的树叶贴画,现在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猜一猜它们是怎样做成的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3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饥饿采摘附近

      冒险山洞一颗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唤()两()冻()

      焕()俩()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

      一、教材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2、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4、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6、注意体现弹性,增加适用性。

      三、三维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1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xx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练习整篇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三维目标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第二单元:名人故事

      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

      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2

      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第四单元:细心观察

      会写40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正确读写56背诵部分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

      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背诵部分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背诵部分课文;“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

      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

      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背诵部分课文;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背诵部分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二)单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1---2第一单元15----1711---12第六单元12----133---4第二单元13----1513---14第七单元13----155---6第三单元12----1415---16第八单元13----157---8第四单元12----1417---18总复习、期末考试

      9---10第五单元15----17

      五、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1.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2.名人故事会

      3.秋天的快乐

      4.观察中的发现

      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6.自编童话故事

      第一单元教材计划

      第一单元以“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为主题,由四篇课

      文和《语文园地一》组成,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

      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2)

    ——三年级语文教案:钻石3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钻石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童话的教育意义,体会爱的博大无私,培养学生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荣辱观。

      2、过程和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的主旨,探讨作者寄寓的愿望,培养学生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荣辱观。

      2、想象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学生在课下阅读天文方面的书籍,了解星座的有关知识;2、收集关于星星的故事;3、带领学生观察星星,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星座。)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同学们,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我们仰望夜空,望着那闪烁的星星你想到了什么?你可知道关于他们的传说和故事?(学生自由谈自己了解的有关行星的故事: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等)在星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为人们指示着方向,有人知道这其颗星的名吗?(学生回答,北斗星)那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那想象的翅膀,给了北斗星一个美丽而又动人的故事,咱一起来领会。〔板书课题:七颗钻石托尔斯泰]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将你不会读的的字词或认为应该注意的在书上画出来,读完后请教小组其他成员)

      2、反馈检查:(1)你会读吗?试一试。指定两个学生读,读后写拼音,其中四学生到讲台上写,确定无误后全体齐读两遍。

      干涸一瞬间唾沫清澈咽

      (2)词义理解:注意词义相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区别

      喜出望外瞬间清亮清澈干涸干枯捡拣

      3、学生接力读课文,读完后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叙述的故事。

      4、复述故事。

      三、研读课文,挖掘主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对文章叙述的故事已基本了解了,下面咱来认真地研究课文,试着找出托尔斯泰在故事中所寄托的深一层的含义。

      1、来找一找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的变化是什么?

      五次:变出了水、变得端端正正、木的变成银的、银的变成金的、变出七颗钻石和清澈新鲜的水流。

      2、试找出每一次发生变化时故事中的情节。

      为救母亲找水被绊倒将水倒给小狗一些病得要死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

      3、请分析这些故事情节中所发生的原因。

      一次为:对妈妈的爱急着为妈妈送水用爱心对待小狗母亲对女儿的爱把爱心给路人

      4、小结:水罐的神奇正是爱心的巨大力量。在那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大旱灾过后,是什么拯救了人类,拯救了世界?是爱心、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者让那象征着为他人着想的水罐变出了七颗宝石,又让那七颗宝石变成了北斗星,同学们,北斗星已经成了爱的象征,北斗普照人间,他帮助夜晚迷失方向的人们确定方向,他帮助在海上航行的人掌握航向。不正是希望爱心能像北斗星一样普照人间吗?

      四、拓展延伸,训练能力(想象的运用):

      1、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作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你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好梦:找到水――欢乐噩梦:找不到水――悲惨有奇思妙想的要大力表扬]

      2、假如说,当过路人讨水喝的时候,小姑娘没有将水罐递给过路人的话,故事的结局又会怎样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故事的结局,与原文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自由想象,以背离人民就会得到惩罚为主,由学生总结出“为人民服务光荣,背离人民耻辱”的结论。]

      五、结语。两种做法,两种结局:为人民服务光荣,背离人民耻辱。课文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水罐的神奇变化;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愿大家像北斗星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为人民服务,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间将更加温馨幸福,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神一、变出了水来――为母亲找水爱

      奇二、绊倒水未洒――急送给母亲心

      的三、木的变银的――倒给小狗喝的

      水四、银的变金的――母亲让女儿&

    三年级语文教案:钻石2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示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同学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干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同学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身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身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身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测都有道理,今天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同学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同学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俺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身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小朋友,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发明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身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身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同学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忧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一起合作编故事。

      3、指名同学说自身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同学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时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身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小朋友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身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小朋友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俺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小朋友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俺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同学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三年级语文教案:钻石3

      教学目标 :

      1.能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懂得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2.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3.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学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激疑导入 :

      板书:《第六颗钻石》

      围绕题目质疑。

      (一共有几颗钻石?前五颗钻石怎么样?第六颗钻石什么样?围绕第六颗钻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与第六颗钻石有关的人是谁?为什么要以第六颗钻石为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后,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她拾起了五颗,第六颗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失业者捡到了钻石,心地善良的他听了“我”的话,把钻石还给了当售货员的“我”。)

      2.自读课文后,刚才看到题目产生的疑问有哪些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做上记号。

      3.自读课文时,哪些字词不明白,用查工具书的方法自己解决。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解释供老师们参考。

      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临时:暂时;短期。

      建议:向集体、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

      溜达:散步;闲走。

      来之不易:得来的不容易。本文指的是作者在当时得到在珠宝店当售货员这份工作很不容易。

      偶然:本文指不经常,不是必然的。

      珍惜:珍重爱惜。

      忧郁:忧伤,愁闷。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焦躁不安:着急而烦躁,不安宁。

      关照:关心照顾。

      友善: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三、默读课文,寻找问题或自学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在自学课文时,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十分努力。”这句话我感受最深。

      问题:作者为什么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或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不可思议的情节或句子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总在柜台前溜达,从他苍白忧郁的脸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失业者。”这一情节我不理解。

      提问:(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2)“我焦躁不安,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

      提问: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3.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可以填充内容的地方用“∨ ”标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他缓缓地转过身来,“你有事吗?”他脸上的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

      提问:(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出的是什么?

      (2)“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4.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本文的重点或含义较深的地方用“( )”画下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于是,我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请多多关照。”

      提问:(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又如:“他也看了看我,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

      提问:失业者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5.在自学课文时,对标点产生异议可用“?”表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提问:(1)为什么不在“人”后面点个逗号呢?

      (2)这句话什么意思?

      6.在自学课文时,把你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兴趣的地方圈起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第六颗钻石回来后的心情、动作、神态等?

      又如:题目《第六颗钻石》

      提问:为什么不以《第六颗钻石回来了》为题?

      四、快速读文,合作学习。

      1.自己快速读文,想答案。

      2.小组合作学习,说答案。

      3.选出代表,班上汇报。

      上述问题的答案归纳如下,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1.“作者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因为在众多应聘者的竞争中,作者通过了笔试、仪表、与顾客交流、推销商品的语言、艺术以及对钻石这一贵重商品技术、工艺的了解等等考核,终于迎得了环境好,薪水高的临时售货员工作。而这份工作又是自己走向社会寻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因此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他可能正在为将要过生日的妻子选购一枚既便宜又美观的钻石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或者结婚周年的礼物。……)

      (2)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因为她已找遍了墙角和柜底,也就是说她找遍了她认为地面可能存留钻石的地方,然而,结果使她大失所望,因此她盼望出现奇迹,在实际上不可能掉在地面以上的物体上乱翻起来。)

      3.(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的是什么?”

      (她会说什么?如果问起钻石我怎么应对?……)

      (2)“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她看到手心中闪闪发光的钻石,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她望着他的背影心想?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人呀!想到这里她高兴地跳了起来:钻石找到喽!……)

      4.(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由于“我”看到那人的“表情很不自然”,使“我”想到母亲的教诲,使“我”想到捡到钻石的这个人并无恶意,他也许是太穷了,也许是还要养家糊口,也许一整天没吃东西……所以才被逼无奈,悄悄拿了那颗钻石。)

      (3)失业者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不会因为我的失业与贫穷而连累你,不会让你步我后生。的确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找一份这样好的工作更不易。我怎么能因为我的自私与贪婪毁掉一位责任心很强的女售货员呢?)

      5.(1)为什么不在“人”后面点个逗号呢?

      (如果自然断句在“人大”后面,那意思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人”后面加个逗号,不但一看、一读就明了,而且强调的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这种本性,由此看来,“人”后面加个逗号比较妥当。)

      (2)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多数的人心地都是善良的。即使有的人偶然之间存有非分之想,但未必已经是良心泯(mǐn)灭,我们要善于唤起他们的良知,帮他们克服邪念。)

      6.(1)作者为什么不写第六颗钻石回来后的心情、动作、神态等?

      (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意犹未尽的感觉……)

      (2)“为什么不以《第六颗钻石回来了》为题”?

      (《第六题钻石回来了》这是以结果命题。对于猎奇者来说知道结果就不愿意或没耐心去了解事情的题目、经过了。而《第六颗钻石》这个题目有引人入胜之功效。人们(读者)看到这个题目就会产生许多奇想,第六题钻石怎么了?落到谁手里了?发生什么事了?哪来的钻石?价值多少钱的钻石?……)

      五、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3)

    ——语文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语文七颗钻石教案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童话,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提高学生赏析课文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感悟文章博爱的精神,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用博爱的胸怀对待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从水罐的每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二)教学难点:感悟文章博爱的胸怀,学会关心他人。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北斗七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北斗七星,关于北斗七星,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请大家翻开课本192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七颗钻石》,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解题:北斗七星是启明星,是用来指明方向的。(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文中的生字词。

    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

    瞬(shùn)间 唾(tuò)沫 咽(yàn)口水 ...

    2.把握大意

    这则童话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写小姑娘的水罐几次神奇变化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师生共同探讨)

    1.学生再读课文,分组复述故事。

    先在小组复述,然后班上交流,一个同学上台归纳复述要点:这则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空木罐变出水;木罐变成银罐;银罐变成金罐,金罐变成钻石。

    2.学生代表班上交流,复述这个故事

    答案:地球上发生了一场旱灾,有一个小女孩提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由于过于疲惫不堪,倒在路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水罐里注满了水。当她喜出望外往家跑去时,被一只小狗绊倒了,出于可怜就让它喝了一点水。这时,她的水罐突然变成了一只银水罐。待她回到家后,母亲舍不得喝这水,而是让自己女儿先喝。这时,那只银水罐突然变成了金水罐。就在这时,门外有一个路人来讨水。小姑娘马上就把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水递给了路人。顿时,金水罐里突然变成了七颗钻石。

    3.学生研读第二、三自然段,领悟水罐变化的内涵。

    (1)空木罐变出水。

    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凉新鲜的水。”小姑娘为了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行动感动上天,空木水罐才装满了水。这是孝心,也是爱。

    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小姑娘外出找水”片段,让学生体会“孝心动天”,水罐变化的情形。

    (2)木水罐变成银水罐。出于对小狗的怜爱,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学生根据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水罐第二次变化的原因,以此让学生体会“小姑娘对生灵的关爱”。

    明确: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小狗都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这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了银的。

    (3)银水罐变成金水罐。母女俩互让水喝,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学生齐读“母女互让水喝”片段,让学生体会“对亲人关爱”的重要。

    (4)金水罐变成钻石。把水给过路人喝,金水罐变成了七颗钻石。

    通过全班齐读 “路人讨水”片段,让学生体会这是一种博爱的胸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胸怀,才能够帮助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感受到久旱逢甘雨的幸福。

    (四)归纳小结,领悟故事内涵

    这则童话,通过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爱是有层次的,我们要孝敬父母,关爱一切生命,关爱自己身边的亲人,关爱我们所有的.人。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如何在生活中体

    现你的爱?

    思路:

    (1)对生命的爱:不随便摘花、践踏草坪、为小鸟搭窝······

    (2)对亲人的关爱:要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分担家务、不随便离家出走、多多陪陪家人······

    (3)对其他人的博爱:帮助残疾人、扶老人过马路、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六)质疑问难

    为什么作者在文中要倡导一种博爱的精神?

    因为当时常年战乱,人们饱受战争之苦,就在这时,列夫为呼吁人类和*而创作的作品——《战争与和*》、《复活》陆续涌现。由于他主张用博爱的胸怀来对待生命,使他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童话,掌握了复述课文的方法,懂得了关爱生命、关爱亲人、关爱他人的道理,用博爱的胸怀对待生命。

    (八)作业布置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坪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个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怎样的梦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4)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0篇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

      【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3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见过草地吧,都是什么色的?有一位同学看到的却是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金色的草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生字。

      2、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

      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

      1、指名读: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颜色:板书:

      绿、金、绿⑴这个发现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⑶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2、我还有什么新发现?

      形状:板书(合拢、张开。)

      ⑴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瓣到底是怎么动的,你想亲眼去看一看吗?

      出示课件,音乐渐起,教师范读:“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⑶花瓣是怎么动的,我们再来默读这几句话,把表示花瓣动的词语画下来。

      ⑷(出示课件)指名说一说画的词语。

      ⑸谁能看着这几句话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他的动作。

      ⑹我们伸出手来,加上动作再来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1、指导朗读: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2、指名读。

      学习二、五自然段:

      有了这个新发现,“我们”有了什么变化?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1、指名说我们有了什么变化?(板书:寻开心)

      2、“寻开心”是什么意思?谁在预习中查过辞典?

      3、联系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寻开心的?

      4、现在呢?最喜爱(板书)。

      5、发散:你会怎么爱?(会说点什么?会做点什么?)

      6、指名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看副板书,全班交流黑板上

      2、发散: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2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1、把《*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本课生字词各一行。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

      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观看课件

      1.故事引入,让生思考:“争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大屏幕出示文字配音的《争论的故事》)

      2.让学生质疑: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师总结:这就是记叙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

      二、学习生字,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1.(大屏幕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烤鸭、剖开、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1)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3)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充饥、时机、关键、争论不休

      2.问: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思考:其他段落又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5段,学生评议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语气,并分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总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用上这些方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温习课文,复述故事

      1.听写本课词语:充饥、可惜、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问:还记得文中盛老师讲的故事吗?请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注意: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1.指名上台表演故事内容、学生评议。

      2.思考:在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涵的道理

      1.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2.自由读文中同学们说的话,学生谈体会。

      3.老师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儿?

      (2)为什么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3)书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4.换角色练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告他俩?

      5.再读同学们的话,思考: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领会盛老师“赞许”的目光中赞许些什么呢?

      四、总结收获,布置课后小练笔

      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以仿写片段来练习:如《课堂上一次争论》、《校园里的对话》等内容来练习。

      3.情景模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与你争论吗?讲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吻》、《美丽的欧米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相信大家学完以后,必定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

      A、指名拼读。

      B、教师范读正音。

      C、指导重点字读音。

      D、去掉拼音认读。

      E、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认读。

      2、识记生字。

      A、熟字加偏旁记忆:握、值。

      B、熟字减偏旁记忆:揉。

      C、熟字组合记忆:启、柔。

      3、指导重点生字。

      4、生字口头扩词,巩固生字。

      5、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6、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部分,想想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见面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具体写“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得到的启示。

      四、朗读课文,自由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男、女生对读。

      3、各小组推荐代表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合作探究。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有何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老师相机指导。

      “然而,和一位艺术大师普通的会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示,

      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A、“启示”是什么意思?“转折点”是什么意思?

      B、什么成为“我”写作生涯的转折点?

      5、引导过渡学习:这次会面对“我”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它是一次怎样的会面呢?

      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引导探究罗丹如何全神贯注工作的。

      A、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工作的句子。

      B、分析句子,体会含义:

      “仔细端详着塑像”中“端详”是什么意思?

      说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能不能将“端详”换成其他的词?

      “但审视一会儿,他又喃喃自语道……”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他每修改一处,就后退一步,细细观察。一会儿,他又把……时而加点泥。”这一句是对罗丹工作的具体描写。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一项工作。”这句话写了罗丹用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修改,表明他对工作的全神贯注。

      C、再读句子,仔细领悟、体会。

      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

      2、合作交流:从此以后,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有价值的话,就应该像罗丹那样去做。

      A、“从此以后”指什么时候以后?

      B、“那样去做”指怎样去做?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再听老师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反省教育:回顾一下自己*时是如何对待学习的,对比罗丹,找寻差距。

      板书:

      26、罗丹的启示

      侧着头仔细端详着塑像

      审视之后,喃喃自语

      修改塑像:细细观察,时而……时而……

      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只有这一项工作

      启示: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就要全神贯注地工作。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5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 一册

      雨痕波痕矿物字

      树叶贝壳小鱼画

      告诉 知识

      课后小记: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一页。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分对话通过自学交流,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3、你提的问题分别能在第几次对话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组学习:分角色读——说说知道的知识——看课件理解。

      5、总结,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操作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课文的条理清晰,整体感知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

      3、朗读,理解、说话的训练量大面光。

      能顺利的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6

      【设计理念】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课文诗句及其描述的事物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揉、缤”等生字,会写“晨、盈”等字。

      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诗歌语言,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难点:领悟诗歌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或图片展示“公园的早晨”“海滨的早晨”“校园的早晨”等画面。

      2、导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是一天中的重要时光,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人们喜欢早晨,画家描绘早晨,诗人赞美早晨……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赞美山村早晨的诗歌。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赞美了山村早晨的自然景观和现代的山里人幸福祥和的生活,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自由读,要求:

      ①读正确,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②说说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感受。

      2、这首诗歌有多少节?每节主要讲了什么?哪几节的内容是相关的?

      3、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

      四、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自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词语、诗句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

      2、与同桌合作,说说怎样记字形。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重点读准字音:揉、缤、展、悦、妆、拳、羞。

      (2)开火车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较难写的字,教师示范写。

      2、在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下面做个记号,想想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好。

      3、仿照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范字把生字写好。

      4、同桌互评。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

      2、同桌互读课文。

      3、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节,读后评议。

      二、读悟第一、二、三节

      1、齐读第一节。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早晨到来了?

      2、指名读第二节。

      (1)这几行诗分别写了什么事?各是什么?

      (2)自由读,体会诗句的语言美。

      3、自由读第三节,理解“睡眼惺忪”“水墨丹青”。

      4、读第一至三节。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早晨的美丽、宁静的画面。

      三、读悟第四至第七节

      1、自由读,思考:每节诗分别写了什么人物?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结合插图,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这么美的图境,这么美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揣摩如何有感情地诵读。

      (3)轮流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朗读全诗,练习背诵

      1、听录音朗读,尝试着标出停顿与重音。

      2、轻声跟录音朗读,边读边想象山村早晨的美景。

      3、在你喜欢的诗句下面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交流,一起欣赏。

      4、练习背诵。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写几行诗,描绘一下校园的早晨(也可以写其他地方)。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一、谈话引入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并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课 后反思:每当教“展”字,我总忘不了提醒学生不要多一撇,提醒自己要教好学生。可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事与愿违,你怎么提醒他们注意写正确,可总有学生记不住,似乎是越提醒越出错,他们对部分汉字只有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笔画多的字更是如此。于是,我教他们学会拆字,用熟悉的部件记复杂的字。这一招还真灵,几次实践后,许多孩子在字形的掌握方面大有长进。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多彩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快乐么?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过得像风一样,那又是什么样的日子呢?(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读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再读一读。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童年生活)

      ★讨论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板书(捏泥人、野餐)应该怎样分段?

      ★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一、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教师点拨

      A、这风一样的日子指什么样的日子 ?板书(像风一样)

      B、这句话的修辞。

      C、省略号的作用。

      2、读3、4自然段。分小组讨论学习

      A、捏出了那些泥人、泥物。

      B、用什么词形容泥人、泥物。讨论不懂的词的意思,说一说用这些词的好处。

      C、用 ——画出歌谣,并读一读。

      D、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E、两个省略号的作用。

      3、分析5自然段。指名读,孩子们高兴么?你从哪看出来的?板书(美好)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总结

      1、说说你对“风一样的日子”这句话的理解。板书(像风一样)

      2、全文的结构。

      五、拓展延伸

      回忆你小时候哪些日子像风一样,说给大家听。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课文,互相交流,抓住重点词语,采用换词、比较、联系实际,句式变换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自悟、自得,然后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通过课件演示,语言引导、朗读想象,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随着文本走进奥运赛场,感受紧张、激烈的气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激发学生情感。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情感。

      2、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导质疑

      1、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吗?(更快、更高、更强)是啊,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无数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课件出示一组运动员成功的镜头)看,他们尽情地挥洒着汗水与泪水,赢得光荣。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叫杜伦多。派特利的运动员,他在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上完成了一次著名的冲刺。(板书课题,指名读)

      3、你认为其中的关键词是哪个?由此,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归纳梳理:

      (1)这是怎样的一次冲刺?

      (2)为什么这次冲刺这样著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生字,检查字音是不是读准了。

      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评价反馈。

      4、齐读词语。

      5、默读课文你知道派特利是怎样冲刺的吗?结果如何?学生交流,指导说通顺完整。(课件出示相关镜头,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马拉松比赛的资料。了解马拉松全程42公里195米。比赛起点设在体育场,然后沿着城市公路赛道跑,最后返回体育场冲刺到达终点。)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派特利在这最后阶段一次一次摔倒又一次一次爬起,终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冲过终点。由于不是独立完成比赛,他没有取得胜利,成绩也被取消。正是这次冲刺成为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冲刺。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次冲刺很著名?

      2、学生边读边勾画,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出示句子“派特利的名字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流传至今”。

      ①理解“流传至今”,学生交流。

      ②算一算他的故事流传了多少年了,猜一猜会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故事。

      ③指名读,评价激励。(引导学生体会其流传时间长,读出惊叹、赞美之情)

      ④师引读:“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

      学生齐读:“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流传至今。”

      (2)出示句子:“从此,那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名言不胫而走”。

      ①听说过这句名言吗?怎么知道的?

      ②来,这句名言也从派特利的故事中产生并传播开来,用书上的词就是---(生答)“不胫而走”。(指名读词)

      ③指名读。(指导体会其传播范围广)

      (3)派特利的故事流传了近百年,流传到世界的每个地方,真是一次著名的冲刺,齐读这两句话。

      3、为什么派特利的这次冲刺并没有胜利,他的故事却能流传至今呢?下节课咱们继续探讨。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5)

    ——三年级语文《燕子》优秀教案设计3篇

    三年级语文《燕子》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落大意。

      (三)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它的名字是——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燕子。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2、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但是除了生字之外还有一些字从语音和结构上需要注意。

      比如:“晕”是多音字,它有三个意思。(1)在“昏迷”一词中或表达头脑不清的意思时,这个字读“y&n”,如“头晕、晕头转向”等;(2)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如“日晕、月晕”等;(3)主要指头昏,如“眩晕、晕车”等。“晕”在后面两种情况中都读做“y)n”。本课中出现的“小晕点”是指燕子的剪尾和翼尖轻点水面后漾起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圆环,是“晕”字第二种解释的引申,读做“y)n”。

      “俊”字读做“y)n”不读“z)n”“拂”读做“f*”不读“f$”。

      3、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必须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很难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甚至于段的意思。

      俊俏:相貌好看。

      蒙蒙:形容雨点很细小。

      赶集:原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这里指春天一到,花草都长了起来。

      柔柳:“柔”的字面意思是指柔顺,“柳”的字面意思是指柳树或柳条。课文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的“柔柳”是指春天到来后的柔枝嫩叶。

      生趣:原义指生活的趣味。课文中“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里的“生趣”指的是春天到来后生气勃勃的趣味。吹拂:微风轻轻地吹。

      曲谱:原指乐曲的谱子,课文中是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电线和电杆组成的画面。舒展:原指不卷缩,不受约束。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聚拢:聚集在一起。

      演奏:用乐器表演。

      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偶尔:有时候。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生机:生存的机能;生命力。

      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死板)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谱(谱曲) 奏(演奏) 俊(俊俏)

      普(普遍) 凑(凑巧) 骏(骏马)

      聚(聚拢) 符(音符) 偶(偶尔)

      取(争取) 付(付出) 遇(遇见)

      5、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并行的课文,教学时要把看图作为学文的手段。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就要结合图来理解课文。但是看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看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因此,这篇课文应该是一个自然段为一段共分为四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一课时一定要求学生读熟课文,为进一步学习课*准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结合图画朗读课文,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三)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图画是短文的形象表现,短文叙述了图画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并展开想象。具体到《燕子》这一课就要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叙述。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同学们观察燕子时,最好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观察,图上近处的燕子比较大,也比较清楚,这时应该重点观察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偶尔用剪尾或翼尖点一下水面漾起的一圈圈圆晕的情景;中部的燕子则应侧重观察燕子一般情况下飞行的特点;远处的燕子重点观察的就是它们停歇时的特点。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分叉的尾巴。这几部分连结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但是最后一句话不能这样朗读,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

      教师出示投影,或将书上的插图放大,并提示观察顺序,指导学生按照由近到远或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再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导看图观察燕子的飞行。图上画的燕子有的在高处飞,有的在低处飞。同学们可以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想一想高处的燕子在怎样飞,低处的燕子又是怎样飞的。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根据板书完成课后练习3,同时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年级语文《燕子》优秀教案设计2

      教材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即将来临期间,了解清明习俗,捏小燕子。目的是通过捏小燕子,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通过动手尝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体验捏小燕子的快乐,体会春天的美好,懂得感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小燕子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2、通过动手尝试,学会观察,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体验捏小燕子的快乐,体会春天的美好,懂得感恩;

      3、感受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4、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了解小燕子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2、通过动手尝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体验捏小燕子的快乐,体会春天的美好,懂得感恩;

      3、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捏好的小燕子等作品;

      师生共同准备橡皮泥、剪刀等捏燕子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知道这幅画面描述的是哪个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啊,春节过后,可爱的春姑娘,便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万物呈现一片生机,看那可爱的小燕子也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2、你知道这么美好的春天里有哪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预设: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3、清明节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节日。说起清明,你熟悉这个节日吗?你知道哪些清明节的习俗?

      预设1:扫墓、踏青春游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你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我们一起去看看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你们知道她们在做什么吗?——捏面燕

      是啊,捏面燕是我们胶东地区特有的习俗,你想像他们一样捏出生动活泼的小燕子吗?那这节课我们也加入到探索清明民俗文化的活动中,探究怎样捏小燕,好吗?(好)板书课题

      二、探究习俗

      (一)初步感知,了解学情

      1、谈燕子

      你印象中的小燕子是什么样子?谁来给大家说说?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来观察一下,小燕子有什么特点?

      2、初次试捏

      你能将我们观察到的小燕子用橡皮泥捏出来吗?自己试着捏一捏吧!

      3、作品展示:

      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手真巧,各具形态的小燕子已经在同学们的手中初具规模。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他哪捏的好?应该注意什么?你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二)观看视频,方法指导

      1、咱们同学捏出了自己心中的小燕子,那我们的特约嘉宾是这样捏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边看边想捏小燕有哪些步骤?

      2、谁来说说捏小燕有哪些步骤?

      3、明确了步骤,相信有了方法的指导你一定能捏的更好。想不想再捏一个更满意的作品?那就再来捏一个吧!

      (三)小组合作,创编作品

      1、看到大家捏的小燕子,老师仿佛看到一群真的小燕子在跃跃欲飞呢!瞧,这些燕子在干什么呢?(图片)

      2、接下来,请大家小组作,发挥想象力,创编一组关于燕子闹春的作品吧!有信心吗?动手之前老师有几点提示送给大家:

      (1)、小组内活动组长分工明确,确定好每个人的任务。

      (2)、给作品起个合适的名字。

      (3)、完成后一起给作品编一个小故事。

      3、交流展示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巧巧手,让我们一起将我们的劳动成果展示一下吧。哪个小组先来?有请——

      4、看着同学们的精彩展示,老师忍不住为大家喝彩!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三、说来历

      1、小结:

      这节课,我们每位同学在捏小燕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用心观察、小组合作,还体验到了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劳动能够创造美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的收获呀!

      2、说来历:

      孩子们,捏小燕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那你知道捏小燕的来历吗?

      四、拓展延伸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捏小燕只是传统面塑的一种,我们的面塑习俗在各个节日都有体现,孩子你们看——(课件)现在逢年过节庆喜时蒸“枣饽饽”、捏“面鱼”,正月十五捏属相等风俗都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捏小燕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灿烂悠久,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这节课只是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老师希望这颗美好的种子能够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大家能做到吗?(能)

      下课!

      板书设计:

      清明—捏小燕

      团-挤-剪-贴

      传统文化 发扬光大

    三年级语文《燕子》优秀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6)

    ——三年级《*的天空》教案设计3篇

    三年级《*的天空》教案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欣赏了*的天空,感受到了*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天空的.美。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7)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优秀教案设计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优秀教案设计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背诵文中描写槐乡五月或槐乡八月的段落。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出示有价值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潇洒豪放的品格。

      (2)学习槐乡孩子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中关键的词句,品析语言的魅力。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

      3、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4、练习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便开满了槐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槐乡不仅景色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槐乡的孩子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读读课文,初步感知

      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三、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动笔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四、自学反馈,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这篇课文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语言非常优美。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由。并试写一两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这两句话在中的作用。

      2、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3、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魅力,及写话能力。

      4、畅谈自己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并说明原因。培养孩子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感受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欣赏

      1、教师导言:课文以“槐乡的孩子”为题,主要像我们介绍了哪两个季节的槐乡?(五月和八月)并板书。

      2、那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是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

      3、那我们先汇报一下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生:五月槐花盛开景色很美。师:你能具体谈谈吗,怎么美?生:山山洼洼---白茫茫,说明了到处都是槐花,也就是槐花很多,师:都什么颜色?像什么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都像白雪吗?象象圆球象小辫。

      师小结: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的姿态总是那么美那么可爱,那么谁能把槐花的美和可爱试着读出来。谁来接着汇报

      生:槐乡的味美,到处都是香气扑鼻(学生读这时候连风-----夸张手法,香海真的指海吗、而是指到处都是香气)师:还有哪些词体现了?生:浸,昰泡的意思,更能说明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气,让我们身在槐乡感受一下,好香啊。槐乡还有香喷喷的槐花饭。这也是槐乡的一个特色,师:老师每次读这一段时都能感受到香气扑鼻,谁来试读一下。

      生:槐乡的孩子很美,热情好客。用槐花装扮自己。也是槐香一道亮丽的风景。师:除了美,你还能体会到孩子的什么,生:快乐,自由。师: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小结:五月对于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幸福与快乐。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师板书:幸福快乐满意。

      师:那为什么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呢?谁来畅谈自己的感受。

      (2)喜欢八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生:在这八月我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苦与忙碌(天热,午饭,劳动时间长)

      生: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快乐(收获槐米的热闹场面,满载而归唱歌回家;带着甜蜜进入梦乡)

      师:在八月槐乡孩子在树上削槐米捡槐米,你削我捡团结协作,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谁来朗读一下让我们闭眼想想一下那画面是怎样的

      生:槐乡的孩子的勤劳懂事,他们从小就知道为父母分担辛劳自己赚取学费。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在八月,槐乡孩子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快乐着,孩子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过着丰富充实的生活,所以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师板书:吃苦耐劳繁忙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现在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感受。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四、拓展升华

      说说心里话:你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为什么?,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师小结:是啊,槐乡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如雪的槐花醉人的花香,更有一群吃苦耐劳热情淳朴的孩子们,让我们羡慕。希望我们有机会真的可以去槐香走一走,去体会一下它独特的风土人情。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仿写:题目《栗乡的孩子》

      六、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五月 幸福快乐(满意)

      八月 吃苦耐劳(繁忙)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优秀教案设计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四、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削

      女孩 捡 塞 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优秀教案设计3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出示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槐乡(huái ɡuí) 花苞(bāo pāo) 耷拉(dā tā)

      3、出示自学提纲:(1)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2)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 积累一些好词。

      (4) 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四、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师生交流:

      (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三、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五、当堂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声

      轻松的( ) 火热的( ) 甜蜜的( )

      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钩 耐劳

      女孩 捡 塞 快乐

      【教学总结】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意图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找出并且概括出槐乡和槐乡孩子的特点。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们自读感受,然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 ──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来。在这一环节的阅读过程中,我还让学生美美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从作者的用词准确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最后我再拓展的环节问学生:“生活中,你从事过什么劳动,劳动中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8)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设计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设计1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我们的学生大多是汉族,对少数民族不了解,可以适当介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上网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4、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2、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小学,我们叫他民族小学,大家到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这所民族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民族小学的魅力。

      1、教师配乐范读。请小朋友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用笔画出有关民族的词语。

      2、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试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5、再次巩固字词:

      (1)书写生字:坪 坝 戴 招

      (2)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6、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了解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学习和巩固了许多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同学们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的民族小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课文,和民族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

      (1)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

      (2)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丽。“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民族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

      (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

      预设3:

      (1)生:我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

      (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民族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也把它的美读出来吧!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穿梭的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民族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方法和“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

      (1)生:我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个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5)讲的好。谁来读这句话?

      (6)他读得怎么样?

      (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

      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团结。“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4)说说“不同民族”、 “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

      3、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民族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民族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民族小学的欢乐

      预设1:

      (1)生:我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啦。

      (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的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民族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

      (1)生:我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3)你们认为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4)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了?

      (6)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7)是啊,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民族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

      1、 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民族小学” 吗?你愿意赞美他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3、假如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4、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5、请骄傲地读这句话!

      6、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我们的”读重音。)为什么?

      (为有这样的民族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民族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7、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四、揭示主题, 升华情感

      1、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民族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我们的民族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五.板书设计:

      美丽 团结

      我们的民族小学

      欢乐 祥和

      自豪 骄傲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9)

    ——三年级语文教案《争吵》3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争吵》1

      一、导入:

      1、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和横祸非常的开心,当然难免也会有磕磕碰碰。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争吵的课文(板书,齐读),看到这个课题你又哪些疑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然后读读黑板上的字词。

      2、领读字词,这些词在读时你有要提醒大家的吗?(点拨读音:嫉二声,哼hng,服侍shi,挨到放学二声)自己读一读生词,前后同学检查读词,老师检查读词,看谁反应的快。(点拨:嫉妒什么意思,挨还读什么,哼,你们在发这个音时有什么感觉?还读什么?)

      3、指读,其他同学继续思考(手指黑板)

      4、谁来说说(手指黑板说)(总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知道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根据课题提问并回答)

      三、精读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和克莱蒂争吵前和争吵后各是怎么表现的?然后说一说。

      2、汇报:

      **师: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具体的看看我和克莱蒂争吵前的表现。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能反映出我和克莱蒂表现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词语。

      师:从你批画的语句中你认为克莱蒂和我各有什么特点?(回答)具体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1)“他只微笑着说...(我从只微笑看出克莱蒂对这件事并不在意)

      师:谁知道,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2)心想:哼,得了奖...(从这句话看出我对克莱蒂得奖有点嫉妒了)

      师:因此,我想...(报复她)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3)“脸都红了、举起手”看出生气,都要打人了。

      师: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师:就这样,原本不该发生的争吵却发生了。

      **4)师:刚才,我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理解课文的?

      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来学习我和克莱蒂争吵后的表现。

      默读5~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有关的语句(手指黑板),然后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克莱蒂和我各有什么特点?(回答)具体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5)第五段:“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看出我确实知道错了。

      师:“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克莱蒂说,我在外边等你,他一定是想打我,因此,我不安)我又“很后悔”,“后悔”什么?(不该和克莱蒂吵架)

      师:还因为什么后悔?联系下文说说。(克莱蒂是个好人...种种情形来,说明他是个好人)师:说明他是个好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帮父母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全家欢迎他、特别父亲是那样的喜欢他等)

      师:过去的种种情形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决对不会故意弄坏我的笔记本的。都怨我嫉妒克莱蒂得奖了而报复了他,才吵架的。我真后悔啊!(引读:阿,要是...)我当时真是后悔死了,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指读一个。

      师:接着汇报,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出示)齐读,什么意思?(知道自己错了,要想别人道歉)而我这是却怕丢脸死要面子。

      “我用眼角偷偷的看他...(说明我知道他是好人,自己做错了)

      师:为什么是偷偷的?(自己错了,不好意思正眼看克莱蒂)

      “暗暗说。”(怎么也说不出口,说明我想去道歉,但又没有勇气)

      师:父亲说,应该知错认错,可我觉得说不出口,太丢脸,我心中真是很...(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情你能读出来吗?这一段自己练习读一读,谁能读一读?就像他这样来读一读。自己再练练,谁能读一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接着往下汇报

      6)第六段:“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斜着眼睛看)为什么是用眼睛瞟我?(并排坐着,克莱蒂还在生我的气,不愿意用正眼看我)

      师:在他眼里表示的.不是仇恨的愤怒,却是悲哀,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嫉妒方面,爱面子等),于是他会接着怎么想呢?(...)所以他接下来是怎么表现得?(克莱蒂对我说...,我回答...旁边的泡泡问,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两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克莱蒂要原谅我,点拨:我是怎么理解克莱蒂说的这句话的?因此我说,我也等着你,我想干什么?(打架)谁能把这两个“我在外边等着你”的不同读出来?

      师:这一段还有要说的吗?(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于是,我有了决定了吗?(防御)从哪看出来的?通过什么描写告诉了我们他的决定?

      师:男女同学一起把7、8自然段读一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作者想起的父亲的那句话,女同学读我和克莱蒂的话。在男女交换读。

      往下汇报我和克莱蒂的表现。

      7)第九段:“终于挨到了放学”(泡泡告诉我们...”我也认为挨用的好。点拨:换成“等”不行吗?(“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而等没有困难度过的意思。)

      师:那你能不能用挨的这个意思也说句话?(点拨:只要是困难的度过某一段时间就可以用挨,因此有时好的事情要来临时,我们也可以用挨)

      接着汇报

      “他走近我,我举起戒尺”我为什么举起戒尺?

      师:但出乎意料,克莱蒂是怎么做的呢?读10~13段,边读边想一想,克莱蒂见到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宽容、友好)说明他确实是个...(好人)这宽容、友好的风格从那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微笑着,温和地,从神态和语气表现出来;用手拨开,两只手搭在,从动作上看出宽容和友好;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从语言上看出他宽容、友好)前后同学分角色读一读10~13段。

      师:文章通过神态、语气、动作、语言等告诉我们,克莱蒂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用父亲的话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高尚的人)

      (出示父亲的话)齐读,什么意思?(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这是一种勇气,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师: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父亲的话。

      这一段还有要说得吗?(说着父亲从...,)文中连续描写了父亲的几个动作,哪几个动作?(夺过,折成,扔)父亲想告诉我什么?(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和朋友友好相处)

      师: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也让我们深受启发。你们想不想把它记下来。

      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同学间也会发生像父亲所说的这样的事情,你能不能说一说。

      四、总结

      1、由组长组织,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缘,读,扩词,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怎样写老师范写。

      六、练习:32页选择正确读音。

      二课时

      1、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生么事?

      2、再读课文,回顾我和克莱蒂各自有升么不同的表现?在课文中作一下标记。

      点拨哪好?以便积累。

      3、把你认为挺好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语句积累下来。

      4、作者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一件争吵的小事写的那么生动,那么,我们在写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时候,也可以抓住这些方面来写。

      5、仿写:出示:今天上第三节可是,我们班进行了数学考试。考试结束后,老师拿着卷子一脸严肃的走出了教室...(接下来,大家都是怎么表现的呢?)

      6、扩词

      7、形近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教案《争吵》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争吵》3

      一、导入:

      1、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和横祸非常的开心,当然难免也会有磕磕碰碰。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争吵的课文(板书,齐读),看到这个课题你又哪些疑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然后读读黑板上的字词。

      2、领读字词,这些词在读时你有要提醒大家的吗?(点拨读音:嫉二声,哼hng,服侍shi,挨到放学二声)自己读一读生词,前后同学检查读词,老师检查读词,看谁反应的快。(点拨:嫉妒什么意思,挨还读什么,哼,你们在发这个音时有什么感觉?还读什么?)

      3、指读,其他同学继续思考(手指黑板)

      4、谁来说说(手指黑板说)(总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知道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根据课题提问并回答)

      三、精读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和克莱蒂争吵前和争吵后各是怎么表现的?然后说一说。

      2、汇报:

      **师: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具体的看看我和克莱蒂争吵前的表现。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能反映出我和克莱蒂表现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词语。

      师:从你批画的语句中你认为克莱蒂和我各有什么特点?(回答)具体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1)“他只微笑着说...(我从只微笑看出克莱蒂对这件事并不在意)

      师:谁知道,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2)心想:哼,得了奖...(从这句话看出我对克莱蒂得奖有点嫉妒了)

      师:因此,我想...(报复她)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3)“脸都红了、举起手”看出生气,都要打人了。

      师: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师:就这样,原本不该发生的争吵却发生了。

      **4)师:刚才,我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理解课文的?

      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来学习我和克莱蒂争吵后的表现。

      默读5~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有关的语句(手指黑板),然后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克莱蒂和我各有什么特点?(回答)具体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5)第五段:“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看出我确实知道错了。

      师:“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克莱蒂说,我在外边等你,他一定是想打我,因此,我不安)我又“很后悔”,“后悔”什么?(不该和克莱蒂吵架)

      师:还因为什么后悔?联系下文说说。(克莱蒂是个好人...种种情形来,说明他是个好人)师:说明他是个好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帮父母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全家欢迎他、特别父亲是那样的喜欢他等)

      师:过去的种种情形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决对不会故意弄坏我的笔记本的。都怨我嫉妒克莱蒂得奖了而报复了他,才吵架的。我真后悔啊!(引读:阿,要是...)我当时真是后悔死了,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指读一个。

      师:接着汇报,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出示)齐读,什么意思?(知道自己错了,要想别人道歉)而我这是却怕丢脸死要面子。

      “我用眼角偷偷的看他...(说明我知道他是好人,自己做错了)

      师:为什么是偷偷的?(自己错了,不好意思正眼看克莱蒂)

      “暗暗说。”(怎么也说不出口,说明我想去道歉,但又没有勇气)

      师:父亲说,应该知错认错,可我觉得说不出口,太丢脸,我心中真是很...(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情你能读出来吗?这一段自己练习读一读,谁能读一读?就像他这样来读一读。自己再练练,谁能读一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接着往下汇报

      6)第六段:“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斜着眼睛看)为什么是用眼睛瞟我?(并排坐着,克莱蒂还在生我的气,不愿意用正眼看我)

      师:在他眼里表示的不是仇恨的愤怒,却是悲哀,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嫉妒方面,爱面子等),于是他会接着怎么想呢?(...)所以他接下来是怎么表现得?(克莱蒂对我说...,我回答...旁边的泡泡问,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两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克莱蒂要原谅我,点拨:我是怎么理解克莱蒂说的这句话的?因此我说,我也等着你,我想干什么?(打架)谁能把这两个“我在外边等着你”的不同读出来?

      师:这一段还有要说的吗?(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于是,我有了决定了吗?(防御)从哪看出来的?通过什么描写告诉了我们他的决定?

      师:男女同学一起把7、8自然段读一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作者想起的父亲的那句话,女同学读我和克莱蒂的话。在男女交换读。

      往下汇报我和克莱蒂的表现。

      7)第九段:“终于挨到了放学”(泡泡告诉我们...”我也认为挨用的好。点拨:换成“等”不行吗?(“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而等没有困难度过的意思。)

      师:那你能不能用挨的这个意思也说句话?(点拨:只要是困难的度过某一段时间就可以用挨,因此有时好的事情要来临时,我们也可以用挨)

      接着汇报

      “他走近我,我举起戒尺”我为什么举起戒尺?

      师:但出乎意料,克莱蒂是怎么做的呢?读10~13段,边读边想一想,克莱蒂见到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宽容、友好)说明他确实是个...(好人)这宽容、友好的风格从那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微笑着,温和地,从神态和语气表现出来;用手拨开,两只手搭在,从动作上看出宽容和友好;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从语言上看出他宽容、友好)前后同学分角色读一读10~13段。

      师:文章通过神态、语气、动作、语言等告诉我们,克莱蒂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用父亲的话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高尚的人)

      (出示父亲的话)齐读,什么意思?(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这是一种勇气,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师: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父亲的话。

      这一段还有要说得吗?(说着父亲从...,)文中连续描写了父亲的几个动作,哪几个动作?(夺过,折成,扔)父亲想告诉我什么?(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和朋友友好相处)

      师: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也让我们深受启发。你们想不想把它记下来。

      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同学间也会发生像父亲所说的这样的事情,你能不能说一说。

      四、总结

      1、由组长组织,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缘,读,扩词,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怎样写老师范写。

      六、练习:32页选择正确读音。

      二课时

      1、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生么事?

      2、再读课文,回顾我和克莱蒂各自有升么不同的表现?在课文中作一下标记。

      点拨哪好?以便积累。

      3、把你认为挺好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语句积累下来。

      4、作者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一件争吵的小事写的那么生动,那么,我们在写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时候,也可以抓住这些方面来写。

      5、仿写:出示:今天上第三节可是,我们班进行了数学考试。考试结束后,老师拿着卷子一脸严肃的走出了教室...(接下来,大家都是怎么表现的呢?)

      6、扩词

      7、形近字组词。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扩展10)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0篇范本

    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1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的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用,背诵全文,掌握名句。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同一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集体纠正读音。

    (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四、疏通全文大意

    1.通读全文。

    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

    2.集体解决疑难。

    方法:教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拨或给予解答。

    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

    五、再读课文,分析讨论

    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

    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乐。

    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

    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

    3.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课内小结。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 引出

    脉络 乐

    归结 “醉能同其乐”(主旨)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2

    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

    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

    俟:(sì)等待。娈(luán):美好。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洵(xún):诚然,实在。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说”通“悦”。“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生乙:《静女》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运用赋的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叙述出来。

    师:两位同学对诗歌的感受都很准确,乙的感受比甲的更具体一点。

    (全班掌声鼓励)

    三、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1、“切入情节,激发想象”法:

    师:要欣赏诗,必须运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无根据地让思维驰骋,只有抓住典型情节,才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形象。请你根据《静女》中的"爱而不见"及睹物思情的典型情节进行大胆想象,以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将《静女》改写为话剧并随堂表演。

    (解说:此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完成再创作的创作活动。)

    2、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把《静女》改写为剧本,教师巡查指导。

    3、相邻两个小组同学交换自己所写的剧本,并推荐出两篇好剧本。

    4、教师挑出最好的一个剧本,并请出写此剧本的小组表演。

    师:先秦时,诗、乐、舞不分家,载歌载舞的。所以先秦诗歌往往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千载之下,让我们在时空隧道里乘风逆行,在溶溶月色中去领略《诗经邶风静女》中那馨香的约会吧!

    第一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第二幕,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第三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物:“我”(扮演者:黄建金)和“静女”(扮演者:范静雅)

    旁白:张名杭

    道具:柳树,陈秀清,曾文芳;月亮,黄振。

    改编:第六小组(成员:黄建金,范静雅,张名杭,黄振)

    第一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时间:黄昏

    地点:城之角楼

    旁白:(播放音乐《Myhartwillgoon》)“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和静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转眼到了情窦初开的年华……”

    男:(走上舞台,抬头望月)“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阔的胸襟跟强健的臂弯。”

    (在台上久久徘徊,左顾右盼。)

    女:(躲在角楼里捂着嘴偷偷的笑,在小伙子背过身去的时候,偷偷把头探出来,小伙子回头的时候,一伸舌头又把头缩了回去。)

    男:(在舞台上走的更急促了,焦急的抓耳挠腮。)“等你等到我心痛……”

    女:(在小伙子背对角楼的时候,从角楼后边蹑手蹑脚地走出来,悄悄地走到小伙子的身后,偷偷地蒙上了小伙子的眼睛。)

    第二幕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时间:月芽儿初升地点:城之角楼

    (两人并排坐在角楼的下边,播放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女:(从怀里摸出一支红笛子,在小伙子的面前闪了闪。)“金哥,我喜欢听你吹箫,送给你!”

    男:(从衣袖里掏出一只红艳艳的苹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红箫和红苹果交相呼应。)

    (旁白)“红色,那分明是心的颜色!红色,那分明是火的颜色!红色是爱情的见证,更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男(深情地)“在天愿为比翼鸟!”

    女:(眼含热泪)“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三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时间:月儿当空地点:郊外

    旁白:(“我”和“静女”在郊外散步,继续播放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女:(弯腰采了一棵纯白的荑草,双手递给了小伙子。)“金哥,你看这草儿美不美?”

    旁白:(白色是雪的颜色,是云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高尚和淳朴。)

    男:(郑重地接过了草,不看草,却拉住姑娘手,盯着姑娘目不转睛地看。看得姑娘直低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草儿虽美,但你比草儿美万倍!”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男:“执子之手,”

    女:“与子偕老!”

    旁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下一幕中,艳丽如桃花的静女将在亲友的祝福声中成为阿金的最美的新娘,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全班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四、探讨阅读:

    师:《静女》中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那一个?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生丙:彤管,因为“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生丁:荑草,因为“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有根有据。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的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业“洵美且异”,是对它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五、《氓》与《静女》比较阅读:

    师:《氓》与《静女》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教师明确:《氓》与《静女》都是《诗经》中优秀的爱情篇章但两者无论是思想感情还是艺术特色都有异同。首先是思想感情上,两首诗都表现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静女》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为复杂,初始她怀着爱情的忠诚决心“及尔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负心就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伤害,但她并没有现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总结出“无与士耽”的教训后,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义无反顾地离开丈夫,开始新的生活,更表现了人格的尊严。而在艺术特点上,两首诗都写得十分动人形象。如,同时盼望着约会中迟到的恋人,《静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蹰”,焦急和烦躁全然没有掩饰,而《氓》中的姑娘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抑制不住的眼泪泄露了深埋心底的爱情。再入,写女子给男子的馈赠,《静女》写恋爱时节赠的是浪漫的茅草,《氓》写结婚,带上的是整车的嫁妆,准确的写出了民间习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

    六、总结:

    师:我们通过《氓》和《静女》两首诗的学习,了解了《诗经》所处时代的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教育了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氓》和《静女》。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3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4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 教材分析: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是冀教版第三单元老舍文化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老舍先生的一桩桩生活小事,使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从而了解了老舍先生的情趣及为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生活情趣、自然、文雅的人民艺术家。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老舍先生坚强善良的《我的母亲》,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富有社会洞察力的《祥子买车》,以及富有情趣的《养花》合《母鸡》之后,非常好奇老舍先生到底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此刻再来学习本课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老舍先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与老舍先生的距离拉近了。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 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以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质

    3、 积累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概括、理解总结、表达能力,以及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更加喜爱这位“人民艺术家”,激起阅读老舍先生文章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二、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更多老舍的文章

    2、布置好预习作业:

    A、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B、搜集名人对老舍的评价以及相关故事资料

    三、教学步骤

    一、回忆引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为我们只介绍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就是——老舍。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哪几篇文章?

    生:《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和《母鸡》。

    师:我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谁愿意谈一谈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师:从老舍先生的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言幽默,感情真挚,塑造人物鲜活的文学大师。那么在现实中的老舍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大家肯定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汪曾祺先生写的《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所学的老舍文章入手,让学生重温老舍先生的文学粉彩,再引入本课的学习,使得水到渠成。

    二、 小组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自读课文,作者再文中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将事情概括出来,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本文段落虽多,但文章语言*时,内容浅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列小标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为花操劳、摆杏闻香、交友聚会、为盲艺人谋划生计,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

    师:归纳一下这些时间都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老舍先生的?

    指名回答

    师板书:生活、工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老舍先生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 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1、帯问题写感受

    师:在这一桩桩小事肿,你对老舍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哪里让你感触最深?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触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家老舍的可亲、可爱、可敬。

    2、全班交流

    师: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全新的了解,可以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点:

    A、 在*淡的生活中做出情趣和美感,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1)为花操劳(第一自然段)

    在老舍的院中花更像是主人,到处是花,都长得很精神,老舍夫妇倒像是仆人,亲身侍弄,倒痴迷成性的地步

    (2)摆杏闻香(第二自然段)

    在条案上放一大盘香白杏,钻谋为了蚊香而摆设,将生活的细节都考虑进去,表现了他文人文雅的一面

    (3)收藏画作(第四自然段)

    藏画甚多,多为精品,让等候的客人一边闻杏香,一边欣赏画中精品,他让等候成为一种享受。

    (4)交友聚会(第五、六自然段)

    每天下午,来访客人不断,作家、画家……在每年赏菊时节和生日之时都会邀请大家来家中做客,是一个好客之人。

    B、 老舍先生身上有淳朴的“*民化”的气息

    (1) 待人很亲切(第二自然段)

    握手是轻轻的,在客人未来之前,先为客人沏好茶,亲自为客人倒茶,是一个尊重客人的人

    (2)待客豪爽

    在聚会中,酒是敞开供应,菜亲自掂配,最崇尚老北京风味,将熬白菜视为好东西,从中看出老舍与普通老百姓的待人处世是一样的,拉近了学生与老舍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作家的可亲。

    C、 在工作中、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可敬的

    (1) 为客人亲自倒茶

    (2) 为盲艺人的生计谋划(第八自然段)

    组织盲艺人在市文联演唱,并亲自主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3) 关心百姓生活(第九自然段)

    北京芝麻酱缺货,提案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师总结:在*淡的生活中营造情趣和美感,身为大作家却又淳朴的*民气息,在工作、生活中够可敬的出示态度,这位可爱的老舍先生真不亏是人民的艺术家。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全部时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体会老舍先生的为人性情。

    四、 拓展延伸

    1、课下我看见大家都搜集了不少老舍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你的感受来谈谈老舍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交流中让他们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去了解老舍,体会老舍

    2、 冰心对老舍的评价

    3、 作业

    本单元共学习了六篇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我相信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对他的独特印象。课下请大家以“我心中的老舍先生”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老舍先生一声削除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课下有机会,大家可以搜集来看看。

    设计意图:加深对老舍先生印象,引领学生去探索更多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和材料。

    五、板书设计: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生活:为花操劳

    摆杏闻香

    交友聚会 可亲、可爱、可敬

    工作:为盲艺人谋划生计

    关心百姓生活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5

    一、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 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 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二、破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 章的基本内容: 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

    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

    最近学过的《滕王 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 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游斜川诗序 作者: 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

    兰亭集序 作者: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金谷诗序 〔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 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 ,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 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逯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 故相换,今 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 兴,谅歌咏之有由。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6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控诉*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培养热爱和*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

    2、呼唤和*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五、质疑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六、拓展延伸

    听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我相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在现实生活中,战事还是时有发生。如在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原因是泰国看守**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的职务。忠于颂提的部队发生*,为避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能否给那些发动*的人致一封信来制止这场战争?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7

    14 、古代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两则寓言分别揭示了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失去到手的机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学生:搜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板书课题。

    ②谈话导入。

    根据*时的积累,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故事,最好能说出寓言给你的启示。

    (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顺势引入新课。)

    ③其他导入形式。

    或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如:(投影几幅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组织学生成语竞猜)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

    或讲述现实社会中有关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小故事,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

    或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让学生交流介绍有关《古代寓言二则》的资料,直接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①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畅,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②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决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③听读:播放两则寓言的录音朗读,组织学生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这一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重点是让学生在读准字音,把握句读的基础上能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语句意思,对文意理解上出现的疑问可巧妙设悬,暂不作答,以激发学生兴趣。

    (3)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①各协作小组结合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

    ②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白纸上。

    ③教师汇总各小组疑难问题,并投影共性问题,班级交流,集体释疑。

    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文意对疏通理解方法作一些必要的指导。

    (这里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师生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质疑解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解疑释疑能力,应给予充分肯定;对涉及到的文言基本知识可加以适当补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4)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也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更准确地把握故事内涵呢?(以下供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①配音。

    “有声有色,耳目一新。”视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文中寓言故事的理解,仔细观看《揠苗助长》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为故事同步配音。

    a.请选择配音活动的同学,每4人组成临时小组。

    b.各小组根据需要,分配角色。

    c.播放《揠苗助长》动画,组织学生练习配音。

    d.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②动笔作画。

    “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画蛇添足》配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

    a.组织选择这类活动的学生发挥想象,认真创作。

    b.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作品表现力度,以及是否有创意作点评。

    c.教师投影名家典型作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欣赏、比较、点评。

    (5)创新设计———创设情境,提升对寓意的理解。

    ①表演采访(采访农夫本人:你为什么会拔苗?现在你后悔吗?)

    ②揭示寓意: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板书:规律)这位农夫错就错在他 ?(相机板书:违反)还错在他急于求成。(板书:急于求成)

    ③继续采访:(采访农夫本人: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④续编故事:(出示)

    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交流评价。

    (6)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交流,并作适当点评。

    (7)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一针见血,隐含着广博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同学们以惟妙惟肖的配音、动感十足的画面、相得益彰的诗文,进一步把睿智的思维演绎得多彩多姿。让老师看到了一批正在成长中的智者,那么,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所收获呢?请同学们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并将你的收获记录下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2.积累内化。

    (1)背诵两则寓言。

    (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3.实践活动。

    (1)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并练习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以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赛”。

    (2)依据你搜集的寓言故事,创作一幅漫画,并在画中适当的位置配以精练的文字,以准备参加“漫画作品展览会”。

    板书设计:

    14 古代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画蛇添足

    将苗拔高 强求速成 画完蛇能喝到酒 不顾客观实际

    结果苗死 反而弄糟 又为蛇添足没有喝到酒 弄巧成拙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习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乐园(或世界)?

    7、“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四、全班共议明确学习方向:

    师: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们作为进一步研读课文的一个学习目标。

    1、谈话明确学习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必须抓住写大榕树和写鸟的这两部分重点内容,并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考虑。

    2、鼓励学生试针对自己学习的需要自拟学习方案。

    3、交流展示学生的自拟学案情况。(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把握学生情况,选择一份或几份学案,师生共同进行修改和补充(如果生有困难,师给予提示:我们要读懂课文,不外有这些办法:可以读一读,动笔画一画,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一读,反复体会, 还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想象,与同学共同讨论、利用资料等))

    4、(出示学案):

    师:老师这里设计了两份学习方案:(假设:如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则出示将学案2与学案1调换顺序的学案,逐步引导学生自拟。)

    3、指名读学案,说明:你可以用自己拟定那份学习方案,继续研究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方案,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教师更欢迎同学自拟学案。如果你们需要老师提供帮助,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4、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学或自拟学案自学(师统计学案的选择或拟定情况,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伴共同学习。)

    五、学生自主探究(机动):

    六、课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可以展示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三、统计学案情况,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组织交流。

    ㈠假设按学案(A)学习的同学占多数:(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先说明自己喜欢的景象,读找到的语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介绍)

    A:介绍大榕树

    1 大:许多棵 窄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2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①叶多②枝干多③生命力强④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3、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远远地 小船渐渐前行,逼近了大榕树,这次我 望着这株奇特的大榕树,我不由得

    B:导入介绍“鸟”

    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而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却感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习一下众鸟纷飞的情景。

    1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习读一读,可以背诵第12自然段)

    提问: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看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提问: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 后来 接着 。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见了 鸟儿生活在这里,真是

    若B A

    导入: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是感到 。谁学习的是这部分请先来汇报一下。

    处理(一)以后,询问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处理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

    ※然后练习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回答问题。

    C:最后结语下课。

    ㈡假设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占多数:(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读书解决的。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

    1、指名小组汇报

    榕树 (同前)

    鸟儿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结合上面问题练习说话。(质疑)

    ※3、结合学案(一)的要求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结语:(看板书)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作业: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师:准备好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极其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可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记住故事的情节,并在脑海中出现人物的形象。

    2、学生收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请他们结合材料认识来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此为题解,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互相补充)

    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许看书,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可以)。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可提示可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划分故事情节。

    (老师板书: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读,要求朗读过程中在脑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视像出现很有益于对人物的分析)

    2、学生谈谈脑海中再现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从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种表现去了解人物形象。可互相补充)

    ⑴ 韩麦尔先生:

    大概四五十岁,*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位老师*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去帮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在最后一课的时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

    ⑵ 小弗郎士:

    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上他却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

    ⑶ 人物形象的意义:

    表现了法国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爱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并记住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研读赏析

    让学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或细节,包括语言,通过朗读来欣赏。(这个过程,预期让学生找出最后一课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分析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假如学生没有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设计以下问题和语言品味。)

    1、问题研究:

    ⑴ 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⑵ 这最后一课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殊意义?

    (场景描写起烘托课堂气氛、暗示最后一课不*常的作用。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

    ⑶ 听到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心理、细节描写)

    ⑷ 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⑸ 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的细节很有意义)

    ⑹ 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⑺ 从小弗郎士所见所闻所感中,韩麦尔先生与往日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提示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等来分析)

    2、讨论探究,交流归纳:

    ⑴ 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过心理、行动、细节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

    ⑵ 人物的几种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

    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的军号声,金龟子。

    (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言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假如学生没有谈及,教师可提供一些。如:

    ⑴ 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删去?

    ⑵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出老师未说出的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关于语言的内涵,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均可放手学生充分的交流后进行总结)

    二、朗读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业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10

    《犟龟》教学设计

    一、本课目标:

    1、通过欣赏动画,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领会课文主题。

    3、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许多的听课老师,在这么多听课老师的面前,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这正是展示同学们风采的大好时机,你们有信心吗?

    生(齐声回答):有!

    师:好!今天,老师收到一份柬,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邀请老师和咱们班的同学去参加婚礼,时间定在后天中午,地点在苏州的狮子林,同学们,你们打算怎么去呢?

    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准时到达的。在动物王国中,有一只小乌龟也被邀请了,对于小乌龟去参加婚礼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王国,学习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写的《犟龟》(板书 米切尔-恩德 犟龟)

    二、释题

    1、大家看“犟”字的结构怎么样?

    2、“强”有三个读音,你能根据每个读音各组一个词吗?

    3、你能根据字形说说它的意思吗?

    三、初读课文,体会“犟” 的含义。(出示投影)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2)、小乌龟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3)、小乌龟的“犟”体现在哪些方面?

    (4)、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导读

    (1)你会读吗?(开火车读)

    犟(jiàng)龟 哀悼(dào)邀(yāo)请

    瞌( kē )睡 遗憾(hàn)丧(sāng)服

    (2)你会写吗?指名到黑板上写。

    (根据拼音写汉字,写完后齐读两遍 )

    (3)指名叫一个同学上黑板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们都知道小乌龟最后终于参加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那么,它在参加婚礼的行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呢?

    生:不是。

    师:那么它在参加婚礼的行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且用笔把它勾画下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生看书勾画。)

    师:找出来没有?

    生:找出来了。

    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说一说,它在参加婚礼的行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

    生:路长腿短

    师:“路长腿短”是谁告诉它的?

    生:蜘蛛。蜘蛛是怎样劝阻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认真揣摩一下该怎样朗读?

    (抽生朗读)生:4——5段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哈哈大笑:嘲笑乌龟;同情的说:好象有点感动了,开始同情它了。)

    师:这是小乌龟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小乌龟离狮王洞太远了而小乌龟的速度呢又太慢了,可以说是路长腿短,它怎么能参加最热闹的婚礼呢?小乌龟放弃了吗?它是怎样回答的?

    生(齐读):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小乌龟于是又继续向前走,又遇到了第二个困难,是什么呢?

    生:方向走反

    师:这是谁告诉它的,在课文的第几段?

    生:蜗牛,7段

    师: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个自然段。

    生朗读。

    师:本来已经路长腿短了,现在方向还走反了,而婚礼后天就要开始了,小乌龟放弃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生:慢慢掉转方向。

    师:第三个困难是什么呢?

    生:婚礼取消

    师:在课文的第几段?

    生:9段

    师:大家一起朗读来朗读一下这个自然段。

    生朗读。

    师:婚礼取消了,这下小乌龟该回去了吧?它回去没有?

    生:没有回去。

    师:它是怎样回答的?

    生(齐读):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看来这只小乌龟到还真的有些犟。除了这三个困难,它还有没有遇到其它的困难呢?

    生:有。

    师:是什么?

    生:狮王去世

    师:“狮王去世”又是谁告诉它的?在课文的第几段?

    生:乌鸦。11段

    师:大家一起朗读来朗读一下这个自然段。

    生朗读。

    师:小乌龟放弃了吗?它是怎样回答的?

    生:没有,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狮王二十八世去世了,还会举行婚礼吗?为什么小乌龟还要坚持走下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小乌龟的目标,以及出发前,它想了一天一夜,究竟想了些什么?)

    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小乌龟总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它在面对蜘蛛、壁虎和乌鸦的劝阻,小乌龟都用了一句话来回答,是什么?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在朗读的时候注意小乌龟的语气。

    生(齐读):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3次。

    师:像这种为了表达的需要,着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我们把它叫着——反复。课文把这句话反复,表现了小乌龟什么样的决心呢?

    生:强调小乌龟认准目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突出了小乌龟参加婚礼的信念之坚定。

    师:说得非常好,现在你们应该知道,小乌龟的“犟”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了吧?说说你们的见解。

    师:小乌龟在认准了目标后,用它的持之以恒向前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胜利的来到狮王洞前参加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实现了它的愿望。想不想到狮子洞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狮子洞热闹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小乌龟心情怎么样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乌龟在参加婚礼时的幸福。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注意体会小乌龟内心的那种幸福的感觉。

    三、 揭示课文的主旨

    学习了犟龟的故事,你们受到哪些启发呢?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都谈得非常深刻,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什么事能随随便便成功,小乌龟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除了要认准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学们,你们想成功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题,看你是否具备一个成功者的心理素质。

    ① 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

    A、尽力与人争辩,心里不存在一点委屈

    B、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 。

    ②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

    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因为走自己的路也要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因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 去说吧。

    ③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

    A、继续努力

    B、放弃努力

    师:祝贺你们,你们都将成为一个成功者。老师在这里送给大家一个公式,希望大家能常以这个公式自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我们今天所领悟到的“犟”的精神,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公式:

    成功=正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

    四、 质疑

    1、 学生质疑,大家解答

    2、 老师质疑:

    作者在写童话时,为什么要写蜗牛用了半个小时才理清思路,壁虎在打瞌睡,乌鸦穿着丧服呢?

    引导学生认识:写童话时要注意:1、想象要以现实为基础。

    2、要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五、作业

    师:小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到了那些劝阻过它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这时那些动物会说些什么?小乌龟又是怎样回答的?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等,自己编一则童话写在练笔本上。下课!

    六、板书设计

    17 犟 龟

    米切尔?恩德

    路长腿短 坚定信念

    困难 方向走反 不可改变的 持之以恒 犟

    婚礼取消 勇往直前

    狮王去世 虚心接受意见

    成功=正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


    推荐访问:钻石 语文 教案设计 《七颗钻石》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篇 《七颗钻石》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 七颗钻石教案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