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党建材料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党课下载
  • 党史学习
  • 振兴乡镇
  • 工作汇报
  • 不忘初心
  • 规章制度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共同富裕
  • 脱贫攻坚
  • 整改报告
  • 工作要点
  • 对照材料
  • 调查报告
  • 教育整顿
  • 观后感
  • 申请书
  • 讲话稿
  • 致辞稿
  • 评语
  • 口号
  • 发言稿
  • 读后感
  • 治国理政
  • 学习强国
  • 公文范文
  • 新制度经济学对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

    时间:2023-05-27 18:25:06 来源:正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正远范文网手机站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西方现代流派。简单地讲,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主要有交易 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思潮中发展最迅速的流派之一,它挑战新古典经济学,批判地继承旧制度经济学传统,强调制度至关重要。新制度经济学这种社会思潮对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创新具有一定的启迪。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涵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是一种低效率的体制,这种低效率的体制,产生了大量的低效率的结果,以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效率为切入点的制度创新,必须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导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效率低下、自身创新不足的制度障碍以及在这种制度背景下运作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方案,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外部管理体制障碍

    1.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集高职院校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身,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对学校进行管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得受各种行政规章和政策的束缚,留给高职院校自身进行管理的空间太小,回旋余地不大。尤其是特有的选拔管理者的机制,使高职院校管理职能的发挥不是完全依赖于管理者的能力发挥,而在于管理者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忠诚度,因而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对求稳心态目标的追求成为了管理者的首选目标,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2.受传统中专学校管理体制影响明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地有相当数量的中专学校晋升或并入高职院校。而新升格的高职院校或多或少的受中专办学模式的影响,“与市场不接茬”先天性不足,加之缺少对办好高职教育的规律性认识, 许多学校仍满足于晋升高职的阶段性成绩, 对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既缺乏经验又没有创造性, 这样的管理现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非常不利。

    3.高职教育资源管理的权、责、利不明确。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产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财产的归属关系是清楚的,即财产归谁所有或谁拥有财产所有权是明确的;二是在财产所有权明确的前提下,产权实现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权、责、利是清楚的。然而,在我国高职教育资源管理体制中,权、责、利关系相当的模糊。国家作为高职教育资源的终极所有者和投资主体没有很充分地行使所有者的权利,承担所有者的义务。即按投入的资源享有资源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众多的管理部门有权对资源进行管理,但由于管理的标准不同,方法不统一,管理的责权划分不明确,管理的责权利没有统一,实际上都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

    二、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升格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专科、本科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极其少见。而且这部分教师还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结构老化,缺乏技术技能,没有工厂或企业工作的经历,所谓既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尤其是一些民办或成人中专升格的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则形成了“老少组合”,老的是从高校退休教师招聘而来,长于理论与科研,缺少必要的技能教学能力。年轻的是近年来校的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新,缺少教学经验和技能。这种现象困扰着教师,也困扰着学校。

    2.办学层次的单一性。高职教育定位于大专,层次单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普通教育系统,包括高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教育。而职业教育系统中只有职业高中、职业技校或中专、高职 (大专),高职毕业后很难再有深造的机会,所以,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较高层次的教育,宁愿让孩子补习一年又一年,也要往普通高中里挤。尤其是中职教育规模的萎缩,更使通往高职教育的学生不断减少。这种现象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办学的规摸效益。

    3.专业设置的片面性。市场需求是学校办学的导向,但片面追逐市场则是错误的。部分高职院校不论条件如何,只要是市场需求较多、考生愿意报考的专业都开设。致使一些学校招生后,因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条件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求学愿望,降低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可信度,使社会本来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得以强化,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支持力。

    4.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从名称看与普通高校雷同,或者说直接套用了普通高校的专业名称。这一现象的存在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偏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是为培养某一特定职业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其专业名称应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如美国有食品和服务经营、儿童培养、法律助理等;香港特区有制衣、商业电脑、轮机及构造、酒店经营与管理;深圳职院的珠宝首饰加工专业、永州职院的汽车维修技术等。

    三、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

    1.按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创新高职院校的宏观管理体制。高职院校的宏观管理系统主要是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和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包括抓改革导向、法制管理和指导评估,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体负责。

    (1)除加强中央统一领导的分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外,在政府管理方面,管理权力要向省以下的地方性政府下移,沿着建立市地统筹的方向发展,加大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明确管理过程中的权、责、利关系,改革现有选拔管理者的机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的个性化管理和创造性管理能力。

    (2)建议尽快制订、出台适合本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立法是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政府角色的最鲜明体现。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国家宏观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

    (3)建议制订、出台一部《高等职业教育法》,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任务、管理职责、举办主体以及高职教育体系内外各层次和各类型职业教育的层次定位、社会定位、功能定位等方面,用法律的行式规定下来。提高国民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职业教育社会地位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

    (4)建议设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委员会,并且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严格推行劳动准入政策,使应该实施准入政策的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尽快建立劳动准入制度,可以制约就业者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进而抑制普高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还要改革劳动工资制度,明确不同学历劳动者工资的低限标准,以此增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意识。

    (5)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结构体系的督导运行机制。教育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对高职教育的督导评估,促使各方面更加严肃地对待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法规政策,并认真的贯彻落实,保证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尤其是通过督导评估来引导和规范,督促有关各方各司其职,督促市地政府和行业办学责任的落实、各项教育经费政策的落实、有关办学标准的落实和劳动准入制度的落实。

    2.按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创新高职院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职院校的微观管理系统,主要是高职院校自身管理机构,是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环节中的执行系统。近几年从中职到高职的升格举措,即学历层次的提高拓宽了高职教育发展空间。但是, 目前高职院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如办学方向不明确, 办学定位不清晰, 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 市场经济意识不浓, 危机意识不强, 改革精神不足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必须创新高职院校的微观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1)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型模式,走社会化办学的新路子。“双元制”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独创的一条发展之路,以学校和企业为课堂,进行理论与实践互为交叉渗透的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平分秋色,产学合作型是实践教学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学校与市场(企业、公司)紧密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结合,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同时,院校可以吸引企业把实习、实验和研发中心建在学校,使资源充分利用,双方共享。使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我国深圳、上海、青岛、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火爆并涌现出全国示范性的职业技术学院,其根本的原因正是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融入了市场。经过资源整合使高等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紧密相连,走上了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轨道。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国示范性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三一集团”、汽车专业与“中联重科”的 “订单式”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调研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成立由学校与企业的教授、各种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职责:提出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能力要求;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评议、评估,构建能充分体现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建议,并进行指导;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等。这种“订单式”培养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能做出迅速响应,有利于学校教学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是高职院校走社会化办学的一条新路子。

    (2)把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办学目标。按照现代人才学的分类,高校培养的人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以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为目的,这类人才主要由普通高校培养。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其作用是将工程设计应用于实践,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这个工作主要由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共同完成。高职院校应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技师、工艺师、技术员、工段长、农艺师、护士长、会计、导游、部门主管等,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3)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即教师型和技师(工程师)型,既要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能力,又要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只靠理论型教师培养不出高素质的高职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争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敢于实践多种培养途径和办法,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送教师到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实际锻炼、选送教师到国家级师训基地学习,对他们进行以实践技能教学为内容的专业培训。同时,要改变封闭式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子,专职教师采取社会公开招聘,兼职教师大量从企业聘任,通过增加兼职教师,打破教师知识技能陈旧,业务背景单一,能进不能出的僵局,增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弹性。

    (4)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专业的设置,以自己最好的条件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去赢得市场的信任。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市场的需求和学院自己的办学条件,二者不可偏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办学的基本导向,犹如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一样,学校也必须按市场对不同专业和能力的从业人员的需求去培养学生。但是,有时市场的需求未必是我们能够满足的,即我们可能不具备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条件,因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专业的设置,以自己最好的条件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去赢得市场的信任。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策略研究”(课题号:XJK06CJG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

    推荐访问:管理体制 经济学 制度 创新 高职院校